淤水飞成雨,焦田灌作秋。
江潮双趼底,伏腊两肩头。
虾螺知何罪,蛟龙自不忧。
吴儿有高廪,正荡采菱舟。
译文
交秋时节不下雨,淤积的河水飞成雨。焦热的农田灌成水田变成旱地。江潮涌起像两双茧子,伏腊之时人们肩头重负。虾与螺不知罪过在哪里,蛟龙自然不会感到忧虑。吴地百姓有丰厚的储备,正荡着采菱的舟船。
注释
- 交秋: 指农历九月,这个时候天气转寒,农事活动减少。
- 淤水飞成雨: 描述雨水积聚在低洼地区形成水流的现象。
- 焦田灌作秋: 指干旱导致田地缺水,无法播种,只能等到秋收时才能收获庄稼。
- 江潮双趼底: 形容江水涨潮时,水位上升至两脚之间。
- 伏腊两肩头: 指冬季和春节期间的农活压力大,需要承担很重的劳动负担。
- 虾螺知何罪: 比喻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或责任。
- 蛟龙自不忧: 暗示自然力量强大,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 吴儿有高廪: 指吴地的人们有较好的积蓄,可以应对不时之需。
- 正荡采菱舟: 描述人们在采菱季节,正在荡着小船去湖中采菱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农忙时节的景象。首句“交秋不雨”直接点明了时间是秋天,并且指出这个季节并不适宜降雨,导致农作物缺水。接下来的诗句“淤水飞成雨”形象地展示了由于干旱而导致的自然现象。接着“焦田灌作秋”,“焦田灌作”表达了因为旱灾导致田地干枯,无法耕作的情况。而“江潮双趼底”,则通过描绘江潮涌起的景象,暗喻人们因农忙而劳累的身体状态。
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以及对他们生活状况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反应和应对措施。此外,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入微,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