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翁治狱多阴德,之子论文有古风。
尊俎祗容吾党共,衣冠能得几家同。
书林有业何妨隐,徭籍无名莫怨穷。
百岁相期今夕意,赖君咳唾起诸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分析诗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比如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及情感。

(1)“乃翁”三句:诗人在春夜与陈汝晦相会后,有感而作。“治狱”三句说:您为官清正,处理案件多施仁政;您的文章典雅,富有古风。这两句赞扬陈汝晦的政绩与才学。“尊俎”二句说:我们这些朋友聚在一起,饮酒谈天很愉快。“尊俎”即古代宴客的器物,这里借指酒。“衣冠”二句说:您的文章写得很有成就,我等中举之人能与你们同列,真是幸事啊!“尊俎”、“衣冠”都是指文人学士聚会时所摆的食器和衣冠服饰,这里借指文士们。

(2)“书林”二句:诗人自谦没有功名,不能像您一样在书林中隐居,但是您不要埋怨自己穷困潦倒。“书林”是读书人聚集的地方,这里用“书林”比喻文人雅集之地。“徭籍”指差役户籍,这里指科举中的“乡贡”。

(3)“百岁”二句:诗人以自己百岁高龄,希望能得到你的提携。“百岁”,指年高。“今夕”,指今夜。这里用“今夕”点明时间。“赖君”,承上启下,意为全靠你。“咳唾”,喻指恩惠。“咳唾”语出《晋书·王戎传》:“王戎诣大将军王衍家,时宾客满中,颇闻异香。宾主问其所由来,都云:‘公备知存没,岂更求此!’戎笑曰:‘诸郎皆佳人,正恐无常调耳。’因命抚慰。”王戎对王衍说:“你们这些人都是好人,只是恐怕无常调罢了。”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才能,意谓希望受到赏识,得以施展才华。

赏析: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陈汝晦的深厚情谊。全诗从“乃翁”开始,到“赖君”结束,层层推进,一气呵成。诗的前四句赞陈汝晦的政事、文风、交游和隐逸生活,中间四句则抒发诗人的感激之情。后四句则是诗人的自谦之词,表示希望陈汝晦能够赏识并提拔自己。

【答案】

①乃翁治狱多阴德,之子论文有古风。(其一)

译文:你做官清廉公正,审理案件总是秉公执法。(其二)

注释:“阴德”,指阴间的好行为;“古风”,指古代的风格或风气。

②尊俎祗容吾党共,衣冠能得几家同。(其三)

译文:我们这群朋友相聚在一起,饮酒谈天真快乐。(其四)

注释:尊俎,指酒器;“祗”,敬辞;“吾党”,指作者及其朋友;“衣冠”,指文士们的衣帽;“同”,指一起;“得”,获得。

③书林有业何妨隐,徭籍无名莫怨穷。(其五)

译文:虽然我没有功名,但有学问,隐居也可以。(其六)

注释:“书林”,指藏书的书林子;“何妨”,何须担忧;“徭籍”,指差役户籍;“无名”,没有功名;“莫怨”,“莫要怨恨”;“穷”,穷困。

④百岁相期今夕意,赖君咳唾起诸童。(其七)

译文:今天晚上,我们这些老人能聚在一起,聊以自慰,全仰仗你的恩惠。(其八)

形容长寿;“相期”,相互期许;“今夕”,今天晚上;“诸童”,指儿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