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坐隐辞,客来问我坐隐方。开门进客还复坐,为客历落言其详。
隐朝市,我不能冲尘冒暑走遑遑。隐江湖,我不能披蓑戴笠操舟航。
隐山林,山林白昼行虎狼。隐田里,田里赤立无资粮。
穷观六合内,投隐几无乡。是以古来人,失路多猖狂。
或隐伶官侠客,或隐药肆僧房。或为君平隐卖卜,或称陶朱隐行商。
虽能逃世网,于事未为良。况我难携一身隐,二亲白发垂高堂。
神仙拔宅古亦有,无翼不得高飞扬。不然少自屈,归去隐耕桑。
随佣竭作既无一夫力,买田筑室又乏千金装。僮奴揶揄亲友弃,往往人厄非天殃。
悲来俯仰寻隐处,欲亲书册依杯觞。引酒未一酌,狂风郁律冲肝肠。
读书未一卷,噫呜感慨泪浪浪。酒能触人生愤激,书能览古知兴亡。
非徒不足充隐具,反缘二物来自戕。覆杯掩卷且默坐,气定始觉如平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后半部分,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深意。

我作坐隐辞,客来问我坐隐方。开门进客还复坐,为客历落言其详。

这是第一句,“我做坐隐辞,客人来问我坐隐方。”这里“坐隐”是一种隐逸生活的方式,即在自然中隐居,不与世俗交往。而“客人问我坐隐方”则是说有人询问如何做到真正的隐逸生活。

隐朝市,我不能冲尘冒暑走遑遑。隐江湖,我不能披蓑戴笠操舟航。

这是第二句,“隐朝市,我不能冲尘冒暑走遑遑。”这里描述了两种隐逸的生活选择:一种是隐于朝市(即官场),另一种是隐于江湖(即山林)。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都无法满足一个人对隐逸生活的全部需求。

隐山林,山林白昼行虎狼。隐田里,田里赤立无资粮。

这是第三句,“隐山林,山林白昼行虎狼。”这里描绘了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虽然有野兽出没,但却能让人远离尘世的纷扰。

穷观六合内,投隐几无乡。

这是第四句,“穷观六合内,投隐几无乡。”这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深深眷恋,但同时又无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隐逸之地。

是以古来人,失路多猖狂。

这是第五句,“因此古代的人,失路多猖狂。”这里揭示了一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在迷失中挣扎,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或隐伶官侠客,或隐药肆僧房。

这是第六句,“或者隐藏在官员、侠客或僧房里。”这里列举了一些古代人隐逸的方式,但实际上这些方式都无法真正满足一个人对隐逸生活的需求。

或为君平隐卖卜,或称陶朱隐行商。

这是第七句,“或者为君平隐卖卜,或者称陶朱隐行商。”这里也列举了一些古代人的隐逸方式,但这些方式也只能暂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虽能逃世网,于事未为良。况我难携一身隐,二亲白发垂高堂。

这是第八句,“虽然能逃避世俗的困扰,但这样做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何况我难以带着自己的家人一起隐退,父母已经年老体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真正实现隐逸生活的内心忧虑和无奈。

神仙拔宅古亦有,无翼不得高飞扬。不然少自屈,归去隐耕桑。

这是第九句,“神仙可以拔除房屋而飞升,但没有翅膀就无法高飞。如果不是早早地屈服于现实,就回到家乡种田吧。”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随佣竭作既无一夫力,买田筑室又乏千金装。僮奴揶揄亲友弃,往往人厄非天殃。

这是第十句,“随着雇工的努力劳作,我们也没有一点劳动力;购买田地和建造房屋,又缺乏足够的资金。被僮奴嘲笑和抛弃,常常陷入灾难之中。”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悲来俯仰寻隐处,欲亲书册依杯觞。引酒未一酌,狂风郁律冲肝肠。

这是第十一句,“悲伤袭来时,我在四处寻找隐逸的地方。想要亲自阅读书籍,但是酒杯里的酒还没有喝完,就被狂风冲走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悲哀。

读书未一卷,噫呜感慨泪浪浪。酒能触人生愤激,书能览古知兴亡。

这是第十二句,“读了一本书还没有读完,我就感到心烦意乱。酒能够激起人们心中的愤怒和激动,书能够让人们了解古代的兴衰更替。”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和饮酒的不同感受和认识。

非徒不足充隐具,反缘二物来自戕。覆杯掩卷且默坐,气定始觉如平常。

这是第十三句,“不仅不能满足隐居的条件,反而因为这两个物品(酒和书)的存在而更加痛苦。”这句中的“非徒”表示不仅仅是这样,而是更加糟糕;“反缘”表示是因为这两个物品的存在而产生了这样的结果;“来自戕”表示这两个物品给诗人带来的痛苦和伤害。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