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春水碧鳞鳞,剡水野藤如乱云。
剡人伐藤就溪洗,匠出素笺黄土纹。
大笺敷腴便竿牍,小笺轻盈日千束。
我昔少年贪著纂,累笥连箱输不足。
年来弃置百事休,引腕就书如畏囚。
有时得笺不自爱,杜曲蛮歌相献酬。
世人贵贱随人好,西家弃物东家宝。
退笔成山何足道,为我攻修太玄草。
【注释】
剡溪:在今浙江上饶市,源出婺源县,流经上饶、玉山、广丰、江山等县。
鳞鳞:形容水流清澈的样子。
野藤如乱云:野外长着的藤像乱飞的云。
匠(jiàng):木工。素笺:白色生纸。
敷腴(fùyú):涂抹,敷布。竿牍(dú):竹简。
大笺:指较大的白纸,这里指大张的宣纸。
小笺:指较薄的白纸,这里指小张的宣纸。
著纂(zuòcuàn):写文章。
累笥(shìsì)连箱:指把书装得满满的箱子。
引腕就书:伸手取笔写作。
杜曲蛮歌相献酬:杜曲是地名,位于长安西南,有蛮族居住。献酬,指赠答。
世人:一般的人。随人好:随着别人喜好而喜欢。
西家:西家的东西。这里指西边人家的东西。东家:东边人家的东西。这里指东边人家的东西。
退笔成山何足道:退回去的笔堆起来可成山,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太玄草:道家著作《太玄经》。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一张白纸上所写之字,以及书写者用笔的情景。诗中赞美了书法艺术,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优美高远。
首句“剡溪春水碧鳞鳞”,描绘的是春天时剡江边的景色。剡溪是著名的风景区,其风景之美自古闻名。诗人在这里用“碧鳞鳞”来形容春水的清澈,形象地描绘出江水的颜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景色之中。
第二句“剡水野藤如乱云”,则是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景色。野藤如同乱云般缠绕在江边,给人一种野性的美感。这种描写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接下来两句“剡人伐藤就溪洗,匠出素笺黄土纹”,描述了一位名叫任叔实的人在溪边清洗藤条的场景。他使用了白色的生纸(素笺),上面涂有黄色的泥土纹理,这为整幅作品增添了一种古朴的气息。这里的“匠”指的是工匠,而“素笺”则是指白色的生纸。这里的“黄土纹”则是指工匠在纸上留下的黄色的泥土痕迹。
接下来的四句“大笺敷腴便竿牍,小笺轻盈日千束”,则是对这幅作品的描述。大卷的宣纸(大笺)可以涂抹丰满的内容,而小卷的宣纸则显得轻便易携。这里的“竿牍”指的是竹简,而“千束”则是指大量的使用。
最后两句“我昔少年贪著纂,累笥连箱输不足”,则是回忆过去年少时对文字的热爱和执着。那时的自己总是贪恋着文字,将各种书籍装满箱子却仍然觉得不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尾联“年来弃置百事休,引腕就书如畏囚”,则是表达了诗人现在的态度和心境。过去的自己总是忙于其他事情,如今却愿意放下一切专心致志于书法艺术之中,就像害怕被囚禁一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此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画面,并传达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