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孔家藏书屋,屋坏犹闻起丝竹。又不见郑家注书老,书带后来垂作草。
如今王家万卷文字林,桃花一树春沈沈。花成不劳主人种,花落更同山客吟。
从来春花重萼不缀实,此花可玩实可食。我拟天公出奇物,来寿主人并饷客。
春前待花花下狂,春后待实林下尝。定知此桃不作寻常草木味,只作旧时文字香。
王夫子,多酿酒。春风亭馆何处无,天锡名花祗翁有。
从翁乞醉三万日,仍令醉后花从笔间出。
《碧桃花歌为王丞作》是宋代诗人戴表元的作品之一,诗中描绘了桃花的美丽与神奇。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君不见孔家藏书屋:这里的“君”是诗人的自称,表示亲切或尊敬。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住所被比喻为藏书之屋,意味着知识的宝库。
- 屋坏犹闻起丝竹:即使房屋已经毁坏,但依然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声,如同孔子的书房依然能够传出琴瑟之声一样。这里表达了一种文化传承的精神。
- 又不见郑家注书老:紧接着提到了另一位学者——郑家,他致力于注释古籍,他的学问深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智慧如同老树般垂落成草。
- 如今王家万卷文字林:对比过去,现在王家的藏书如同森林一般茂密,数量众多,文字之多仿佛形成了一片文字的海洋。这里的“文字林”象征着丰富的知识和学问。
- 桃花一树春沈沈:春天里,王家的桃花盛开,树影婆娑,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
- 花成不劳主人种:桃花不需要主人去种植,它自己会自然而然地开放。这反映了自然生长的智慧。
- 花落更同山客吟:当桃花谢落后,山中的客人会聚在一起吟诵诗歌。这体现了文人墨客在自然美景面前的共鸣。
- 从来春花重萼不缀实:自古以来,春天的花朵虽然繁复,但不结出果实。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纯粹欣赏,不以功利为目的。
- 此花可玩实可食:桃花不仅美丽,还可以观赏和食用。这种双重价值展现了桃花的双重魅力。
- 我拟天公出奇物,来寿主人并饷客:诗人设想天公降临人间,带来奇特的礼物来祝福主人和客人,这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表达。
- 春前待花花下狂:春天到来时,诗人在桃花树下尽情欢乐。这里的“狂”字传达了一种放纵、无拘无束的情感。
- 春后待实林下尝:等到桃花结果时,人们可以在树林下品尝成熟的果实。这里的“尝”字暗示了人们对大自然成果的珍视。
- 定知此桃不作寻常草木味:诗人坚信这个桃花不会像普通的草木那样只提供基本的用途。这里的“寻常草木味”指的是平凡无奇的味道,强调了桃花的独特之处。
- 祗作旧时文字香:桃花的香味仿佛是古代文字的气息,给人以历史的回响。这里的“文字香”既指香气也指文化的芬芳。
- 王夫子,多酿酒:王家的主人王夫子非常善于酿酒,他的美酒值得品鉴。这里的“多酿酒”不仅指酿造技艺,也隐含着对主人人品和技艺的认可。
- 春风亭馆何处无:春天的阳光下,无论是哪个亭子或馆子,都能感受到春风的温暖。这里的“亭馆”泛指所有可以享受自然美景的地方。
- 天锡名花祗翁有:天公特别赐予了这个美丽的桃花,让王家拥有这份难得的财富。这里的“天锡名花”指的是上天赐予的美好事物。
- 从翁乞醉三万日:诗人请求王家的主翁允许他醉倒三万年,以沉醉于这片桃花之中。这里的“三万日”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达出诗人对桃花的深深眷恋。
- 仍令醉后花从笔间出:在醉酒之后,诗人的笔下流淌出的诗句都是关于桃花的,这些诗句如同桃花一样美丽动人。这里的“从笔间出”意味着诗歌是自然流露的产物,而非刻意雕琢。
这首诗不仅是对桃花之美的赞美,也是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