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槎准拟逐秋潮,却访成都万里桥。
沧海有山皆缥缈,青云无路不迢遥。
闲居潘岳惊斑鬓,归去陶潜懒折腰。
后夜相期明月上,露台高处弄笙箫。

诗句解释及译文:

  1. 乘槎准拟逐秋潮 - 乘着木筏,准备追随秋天的潮水而去。槎(chuā)是古代用来造船的木材。
  2. 却访成都万里桥 - 却在成都的万里桥寻找。万里桥是成都著名的古桥。
  3. 沧海有山皆缥缈 - 在海中,所有的山峰看起来都很模糊。缥缈(piāo miǎo)指模糊不清的样子。
  4. 青云无路不迢遥 - 在云端上,没有一条路不是遥远的。青云通常指天空。
  5. 闲居潘岳惊斑鬓 - 我在家中闲居时,看到潘岳(晋代诗人)也感到惊讶,他的鬓发都变白了。潘岳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才华横溢著称。
  6. 归去陶潜懒折腰 - 回去的时候,我像陶渊明一样懒散,不愿意弯腰做事。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诗人,以田园诗著称,倡导隐逸生活。
  7. 后夜相期明月上 - 期待晚上的月光升起时能再次相见。相期(xiāng qī)意为期待。
  8. 露台高处弄笙箫 - 在露台上高高的地方吹奏笙箫。露台是楼台前的平台,这里指的是户外或高处的环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和旧友的思念之情。首句“乘槎准拟逐秋潮”,描绘了乘坐木筏追随秋天潮水的场景,展现了一种随波逐流、顺其自然的态度。接下来的句子“却访成都万里桥”,则转向了目的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第三四句“沧海有山皆缥缈,青云无路不迢遥”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辛与遥远,通过对海与天的比喻,表现了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恐惧。最后两句“闲居潘岳惊斑鬓,归去陶潜懒折腰”则抒发了内心的感慨,既羡慕潘岳的闲适生活,又感慨自己回归自然、追求简单生活的心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