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荼蘼院。蛛丝挂柳绵,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
【注释】
梦回:指梦醒。昼长:白天太长,指夏至。帘:帷幔。荼蘼(tu huī):一种花名,又名木槿,有红、白两种,白色称“白荼蘼”,红色的叫“红踯躅”。院,庭院。蛛丝:蜘蛛的丝。柳绵:柳絮。燕嘴:燕子的嘴巴。粘:粘着。莺:黄莺鸟。
【赏析】
《清江引·游思》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景,下片写人。开头三句,写昼长梦醒时,所见之景。“梦回”二字承首句“梦”字来,说明所梦为春归之梦;“昼长”点时间,表明已是仲夏时节了。“门掩荼蘼院”五句,以实景衬梦境之虚。荼蘼,即木槿。院中无人,门儿半掩,只有随风飘舞的花絮,以及飞出门外的燕子和黄莺在啼叫。这些景物,既与梦中景象相合,又暗示了主人公独处空闺的处境。
这首词写闺妇独居幽室,日长梦短,春意阑珊,触绪伤怀。上片写昼长春梦醒来时所见之景。首两句“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荼蘼院。”写昼长梦醒时所见之景:梦醒后,太阳已升得很高了。于是便卷帘而坐,只见院子里长满了荼縻花,门儿也关得紧紧的。这两句,以“昼长”、“帘半卷”领起,用笔简洁明快,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氛围,烘托出闺妇闲静无事、悠然自得的心情。“蛛丝挂柳绵”四句,写昼长春梦醒来时所闻之声。第三句“蛛丝挂柳绵”,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的景象:柳丝如网,像无数的蛛丝,垂挂于庭院之中。“燕嘴粘花片”,写燕子在花间飞舞的情景:燕子嘴里衔着花瓣,飞向远方去了。第四句“啼莺一声春去远”,写杜鹃声声啼叫,将春天送走,春光不再了。“莺”,即黄莺鸟,相传此鸟鸣声哀切,所以人们常把黄莺啼叫的声音比作别离的哀声。这几句,写词人在昼长之时醒来所见、所闻、所感。其中“蛛丝挂柳绵”一句,尤为警策。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而且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同时,“蛛丝挂柳绵”,还巧妙地照应了前文“帘半卷”一句,使得全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下片直抒胸臆。首句“梦回”二字承首句“梦”字来,说明所梦为春归之梦;第二句“昼长”点时间,表明已是仲夏时节了。“门掩荼蘼院”五句,以实景衬梦境之虚。荼蘼,即木槿。院中无人,门儿半掩,只有随风飘舞的花絮,以及飞出门外的燕子和黄莺在啼叫。这些景物,既与梦中景象相合,又暗示了主人公独处空闺的处境。“蛛丝挂柳绵”二句,写昼长春梦醒来时所见之景:梦醒后,太阳已升得很高了。于是便卷帘而坐,只见院子里长满了荼縻花,门儿也关得紧紧的。这两句,以“昼长”、“帘半卷”领起,用笔简洁明快,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氛围,烘托出闺妇闲静无事、悠然自得的心情。“蛛丝挂柳绵”四句,写昼长春梦醒来时所闻之声。第三句“燕嘴粘花片”,写燕子在花间飞舞的情景:燕子嘴里衔着花瓣,飞向远方去了。第四句“啼莺一声春去远”,写杜鹃声声啼叫,将春天送走,春光不再了。“莺”,即黄莺鸟,相传此鸟鸣声哀切,所以人们常把黄莺啼叫的声音比作别离的哀声。这几句,写词人在昼长之时醒来所见、所闻、所感。其中“蛛丝挂柳绵”一句,尤为警策。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而且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同时,“蛛丝挂柳绵”,还巧妙地照应了前文“帘半卷”一句,使得全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这首词写闺妇独居幽室,日长梦短,春意阑珊,触绪伤怀。上片写昼长春梦醒来时所见之景:梦回后,太阳已升得很高了。于是便卷帘而坐,只见院子里长满了荼縻花,门儿也关得紧紧的。这两句用笔简练而有力。“蛛丝挂柳绵”,则生动地刻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的景象:柳丝如网,像无数的蛛丝,垂挂于庭院之间。“燕嘴粘花片”,则形象地描画出一个充满春意的图景:燕子在花间飞翔,嘴里衔着花瓣,飞向远方去了。这两句,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春光盎然的图画,而且从侧面烘托出了词人的心境。“啼莺一声春去远”,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感慨之情表达了出来。“莺”,即黄莺鸟。相传此鸟鸣声哀切,所以人们常把黄莺啼叫的声音比作别离的哀声。这几句写词人从梦中醒来后所见、所闻、所感。其中“蛛丝挂柳绵”一句尤为警策。它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而且从侧面烘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之感。下片直抒胸臆。首句“梦回”二字承首句“梦”字而来,说明所梦为春归之梦;第二句“昼长”点时间,表明已是仲夏时节了;“门掩荼蘼院”五句,以实景映衬梦境之虚。荼蘼,即木槿。院中无人,门儿半掩,只有随风飘舞的花絮,以及飞出门外的燕子和黄莺在啼叫。这几句,通过写词人看到的景象及听到的声音来表现她内心的孤独和苦闷。其中“蛛丝挂柳绵”一句尤为警策。它既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春光盎然的图画,又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氛。同时,“蛛丝挂柳绵”,还巧妙地照应了前文“帘半卷”一句,使得全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