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茅茨净覆,栋宇洗空文藻。卷珠帘,雨痕暮收,绮罗静隔红尘岛。对纸屏素榻,拂潭烟树,扫檐风条。深窈。
西园晓。似日照炉峰,数声啼鸟。璚莲倚盖,晓水靓妆孤袅。浣花溪,尚余旧春,秾芳剩馥吟未了。望东林,小径斜通,梦约香山老。
锁窗寒题玉山草堂
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茅茨净覆,栋宇洗空文藻。卷珠帘,雨痕暮收,绮罗静隔红尘岛。对纸屏素榻,拂潭烟树,扫檐风条。深窈。
西园晓。似日照炉峰,数声啼鸟。璚莲倚盖,晓水靓妆孤袅。浣花溪,尚余旧春,秾芳剩馥吟未了。望东林,小径斜通,梦约香山老。
【注释】
- 锁窗寒:词牌名。
- 玉山草堂:指作者的住所。
- 书带:古代的一种书签,用金、银或玉石制成。
- 忘忧弄色:形容心情愉快。
- 四窗虚悄:形容窗户敞开,四周安静而幽寂。
- 茅茨(cái qiū):用茅草搭建的屋瓦。
- 栋宇:指房屋的主体部分。
- 洗空文藻:使文采焕然一新。
- 绮罗:指女子华丽的衣裳。
- 尘岛:指尘世中的岛屿。
- 纸屏素榻:指纸制屏风和素色的床榻。
- 潭烟树:指水潭上的烟雾和树木。
- 礜(xiè)莲(jùn lí):荷花。
- 礜莲倚盖:指莲花靠在荷叶上。
- 数声啼鸟:几声鸟鸣。
- 璚(zhuó)莲:荷花。
- 香山:即白居易,是作者的朋友,也是诗人的好友。
- 浣花溪:在成都西郊,风景秀丽。
- 璚(zhuó)莲倚盖:荷花靠在荷叶上。
- 小径斜通:小路弯曲通到东林寺。东林寺位于成都西郊,是佛教圣地。
- 约香山老:与香山相约。
【赏析】
这首小令,写自己居处的环境及所感所思。上片写环境,下片抒情怀。全词写景清丽自然,寓情真挚细腻,有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锁窗寒题玉山草堂”起首两句点明题目,交代了自己的居处。“锁窗寒”三字写出了冬日里阳光的寒冷,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苦闷,同时也为下文作铺垫。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的居处——玉山草堂的窗外景色。“四窗虚悄”,“虚悄”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空虚寂寞之感,而“茅茨净覆,栋宇洗空”则描绘了居处的简朴清雅,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人生理想。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居处的环境,更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卷珠帘,雨痕暮收,绮罗静隔红尘岛。”接下来,诗人继续描绘居处的内景。“卷珠帘”,既写出了居处环境的幽静,又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寥;“雨痕暮收”,则描绘了雨水逐渐停歇的情景;“绮罗静隔红尘岛”,则通过“绮罗静隔”这一对比手法,进一步突出了居处环境的静谧之美。然而,尽管居处环境如此美好,但诗人却感到内心依然空虚寂寞。
“对纸屏素榻,拂潭烟树,扫檐风条”。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居处内外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之感。“纸屏素榻”与前句相呼应,再次强调了自己居处在环境上的简约与素朴;“拂潭烟树,扫檐风条”则进一步描绘了居处内外的自然景观,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然而,尽管居处环境如此美好,但诗人仍然感到内心依然空虚寂寞。
“深窈”两句,诗人开始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西园晓”,指天刚破晓的时候;“似日照炉峰”,则通过比喻手法,将太阳比作燃烧的炉峰,既表现了太阳的明亮照耀,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激动。然而,这种喜悦与激动却很快被一种深深的忧伤所取代。“璚莲倚盖,晓水靓妆孤袅”,诗人以荷花、荷叶等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浣花溪,尚余旧春,秾芳剩馥吟未了”,则通过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表现了自己的怀念与留恋。然而,这种怀旧之情也很快被一种无奈与失落所取代。
“望东林”,则是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小径斜通”,既描述了远方友人居住的地方,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与思念;“梦约香山老”,则是诗人对友情的期待与憧憬。虽然距离遥远,但诗人却坚信他们之间会有一天能够重逢相约在香山之巅。
此词语言清丽自然,情感真挚细腻,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有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