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情已随纨扇歇,攒到愁时节。梧桐一叶秋,砧杵千家月,多的是几声儿檐外铁。
【注释】
1.恩情:指夫妻之情。
2.纨扇:《诗经》中有“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句,其中“士之耽兮,尚可说也”即“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意思是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是短暂的,可以慢慢培养感情的,而女子对男子的爱恋却是永恒的,不能长久保持,因此用“纨扇”比喻短暂和易逝的爱情。
3.愁时节:指忧愁的时候。
4.攒:聚集。
5.梧桐一叶秋: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行其野,芃芃(peng peng)萧萧。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有鸟自南,鸣求匹(pie)。”
6.砧杵:古时捣衣用的木制的棒槌,引申为捣衣声。
7.檐外铁:檐上铁环或铁链发出的声音。
8.说(shuō):解释、说明。
9.多的是:指到处都可以听见。
【赏析】
这首词写离别相思之情。上片写因离别而引起的愁绪,下片写思念之深。全词以“愁”字统领,层层递进,从“恩情已随纨扇歇”到“檐外铁”。
“恩情已随纨扇歇”,意为夫妻之间恩爱的感情已经随着那把扇子而消失了,这里以纨扇喻代指夫妻之间的爱情关系。
“攒到愁时节”,意为等到忧愁的时刻到了,便将积攒起来的恩情全都倾诉出来。这里的“愁时节”指的是忧愁的时候,也就是作者将要离去的日子。
“梧桐一叶秋,砧杵千家月”,意为梧桐树落下一片叶子,意味着秋季来临;千家万户都传来捣衣声,意味着月光照耀着千家万户。这两句描绘出一幅深秋季节的景象,同时也象征着夫妻分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多的是几声儿檐外铁”,意为在雨打芭蕉的声音中,还可以听到屋檐上的铁环或铁链发出的清脆声音。这里的“几声儿”意味着虽然雨打芭蕉的声音很多,但还是能够听到屋檐上的铁环或铁链发出的清脆声音。
【译文】
恩情已经随着纨扇而消失殆尽了,只剩下了愁苦的时候。秋天来临了梧桐树落叶飘零,千家万户传来了捣衣声。雨点敲打芭蕉的声音不绝于耳,屋檐上的铁环或铁链发出清脆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