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有两士,幼安与程喜。
爰得交友心,知音乃余事。
伯牙绝其弦,岂亦会斯意。
如何百代下,不与昔人值。
涉江采芳馨,颓波正奔驶。
四顾无寄者,三嗅复弃置。
诗句释义:
- 东汉有两士,幼安与程喜。
- 东汉时期有两个著名的文人,即陶渊明和程颢。这里提到“幼安”可能指的是另一个名字或别称,但具体指谁需要更多信息才能确定。
- “程颢”,宋代著名哲学家,对儒家思想有重要贡献。
- 爰得交友心,知音乃余事。
- “爰得”表示获得,此处可能是说在东汉时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种难得的幸运。
- “知音”指的是理解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人,强调朋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 伯牙绝其弦,岂亦会斯意。
- “伯牙”是指春秋时期的音乐家俞伯牙,以琴艺闻名。
- “绝其弦”意味着因某种原因而中断弹奏,比喻因误会或不理解而导致的沟通障碍。
- “岂亦会斯意”表达了一种疑问,是否真的能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感受。
- 如何百代下,不与昔人值。
- “如何百代下”意味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后人难以找到与过去相似的情况或机遇。
- “不与昔人值”表示无法重现或复制古人的成就或境遇。
- 涉江采芳馨,颓波正奔驶。
- “涉江”可能是指渡过江河,这里用来象征跨越困难或挑战。
- “采芳馨”指采集芳香的花朵,这里可能象征追求美好或寻找灵感。
- “颓波正奔驶”形容江水的湍急和不稳定,比喻形势或局势的快速变化。
- 四顾无寄者,三嗅复弃置。
- “四顾”表示四处环顾,寻找可以依靠或寄托的东西或人物。
- “无寄者”意味着没有合适的人或事物可以依托。
- “三嗅复弃置”指经过多次尝试和尝试后放弃,强调尝试失败后的无助感。
译文:
在东汉时期,有两个著名的文人,一个是陶渊明,一个是程颢。他们都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理解彼此的心声和情感。然而,他们之间也曾经因为一些误解或分歧而断绝了联系。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很难找到与过去相似的机遇或情境。他们一起涉江采集芳香的花束,却看到江水正在急速地奔流。四处张望,却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经过多次尝试和尝试后,他们最终选择放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东汉两位文豪的经历,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诗中的“伯牙绝其弦”、“四顾无寄者”等句子,都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依赖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这些经历的描述,引发读者对于人际关系、时代变迁以及个人价值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