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府神仙去不还,清源紫帽耸高寒。
泉南佛国几千界,闽海蓬莱第一山。
夜月凤箫声隐隐,秋风鹤佩听珊珊。
瑶池岂隔尘寰路,更扣危岑最上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清源洞》。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译文,以及最后的赏析。

注释:

  1. 洞府神仙去不还:洞府(神仙居住的地方)已经远去,不复返回。
  2. 清源紫帽耸高寒:指清源山上的紫帽峰挺拔而高耸,显示出一种冷峻的高寒之气。
  3. 泉南佛国几千界:泉南是指泉州附近的地区,佛国即佛教圣地,这里有数千个佛教修行之地。
  4. 闽海蓬莱第一山:闽海(今天的福建沿海地区)有如仙境般的蓬莱岛,而这里被称为“第一山”。
  5. 夜月凤箫声隐隐:夜深人静时,隐约传来凤箫的声音。
  6. 秋风鹤佩听珊珊:秋天的微风中,仿佛听到了鹤的佩带声(可能是风铃或鸟羽),发出细微的响声。
  7. 瑶池岂隔尘寰路:瑶池(传说中的仙境)难道与尘世之路隔绝?意味着仙境虽远,但并非遥不可及。
  8. 更扣危岑最上关:更(更加、再一层)扣(敲击、扣问)着险峻的山峰上的最高峰关。

译文:

神仙的洞府已远去不再回来,清源山上的紫帽耸立在寒冷的高崖。
泉南地区有无数佛家修行之地,闽海之滨有如蓬莱仙岛般的第一座山。
夜深人静时隐约传来凤箫之声,秋风中似乎听到鹤的佩带声细碎。
仙境虽然遥远,但它并不与我们尘世间的道路相隔绝。
更让人心醉的是那险峻山峰的最高峰关,那里有我们无法企及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源洞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首句“洞府神仙去不还”直接点明了神仙洞府的神秘性,暗示了神仙可能永远无法归来。接下来四句分别描述了清源山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最后两句则将视线转向了人间,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