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晋祠山,晓集汾水桥。
星河没惨淡,野色见平遥。
树鸟啼冥冥,涂马鸣萧萧。
游车接飞盖,驾言修禊朝。
荒城忽已迥,远峤如相招。
振衣投林丘,浥露□尘嚣。
涧壑耸绿桧,原隰散红桃。
敞殿罗幢幡,虚庭杂牲醪。
逶迤广寒宫,献酬瑶池皋。
境胜地亦灵,心悦神自超。
法鼓青山巅,仙家白云标。
极留不可暂,鹤唳天风高。
这是一首描绘晋溪景色和游览经历的五言诗。以下是逐句释义及其注释:
- 访古晋祠山,晓集汾水桥。
- “访古晋祠山”:探访古老而著名的晋祠山。
- “晓集汾水桥”:早上集合在汾水桥上。
- “访古”与“晓集”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和欣赏。
- 星河没惨淡,野色见平遥。
- “星河”可能指的是星空或银河,但在此上下文中可能是指黎明时分的星光映照下的景象。
- “没惨淡”:暗淡,模糊。
- “野色”:田野的色彩。
- “平遥”:平坦的景色。
- “星河没惨淡,野色见平遥”描述了一个清晨时分,在星河的映衬下,田野变得柔和,展现出宁静的景色。
- 树鸟啼冥冥,涂马鸣萧萧。
- “树鸟啼冥冥”:树间鸟儿的叫声低沉而幽远。
- “涂马鸣萧萧”:马车上的马儿嘶鸣着。
- 这两句描绘了早晨的宁静氛围,树木、鸟儿和马匹都在静静地迎接新的一天。
- 游车接飞盖,驾言修禊朝。
- “游车”:可能是指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 “飞盖”:古代的一种轻便交通工具,类似于今天的马车。
- “驾言修禊朝”:开始了一场春季的祭祀活动,即修禊朝。
- 这句话描述了一幅热闹的早晨景象,有车辆载着人们前往参加修禊朝的活动,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 荒城忽已迥,远峤如相招。
- “荒城”:荒凉的城邑。
- “迥”:遥远、高大的样子。
- “远峤”:远处的山峦。
- “如相招”:好像在向它们招手。
-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座荒凉的古城和远处的山峦之间的互动,仿佛在邀请人们探索和发现未知的美。
- 振衣投林丘,浥露□尘嚣。
- “振衣”:整理衣服准备外出。
- “投林丘”:投入树林中的小丘。
- “浥露”:沾湿了露水。
- “□尘嚣”:这里可能有误用,可能是“□尘嚣”中的“□”字被误植或替换,应为“浥露□尘嚣”。
- 这几句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行走时的情景,清新的空气和湿润的露水让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
- 涧壑耸绿桧,原隰散红桃。
- “涧壑”:山间的河流和峡谷。
- “绿桧”:绿色的桧树,桧是桧木的简称,常用于制作木材。
- “原隰”:平坦的地面,通常指低洼的草地或沼泽地。
- “红桃”:红色的桃花,桃花常在春天盛开。
- 这两句描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山涧和河谷中长满了绿色的桧树,而低洼的平原上散落着红色的桃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敞殿罗幢幡,虚庭杂牲醪。
- “敞殿”:宽敞的大殿。
- “罗幢幡”:悬挂着各种旗帜。
- “虚庭”:空旷的庭院。
- “杂牲醪”:混合了不同种类的动物肉制作的酒。
- 这两句描述了寺庙内部的场景,大殿上悬挂着各种颜色的旗帜,院子里摆放着各种祭品和美酒。
- 逶迤广寒宫,献酬瑶池皋。
- “逶迤”:曲折延伸。
- “广寒宫”:神话中嫦娥居住的地方,也代指仙境或月亮。
- “瑶池”: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地,也是神仙聚集的地方。
- “献酬”:进献和回谢的意思。
- 这两句描述了宏伟而神秘的场景,通往广寒宫的道路蜿蜒曲折,那里是神仙聚会的地方,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 境胜地亦灵,心悦神自超。
- “境胜”:美好的环境或地方。
- “地亦灵”:这个地方也有灵性。
- “心悦”:内心感到高兴或满足。
- “神自超”:精神得到提升或超越。
- 这两句总结了诗人的感受,美丽的环境和神圣的地方使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达到了精神上的超然境界。
- 法鼓青山巅,仙家白云标。
- “法鼓”:佛教的法器之一,此处可能指敲击法鼓的声音。
- “青山巅”:山顶的青山。
- “仙家”:指仙人或神仙居住的地方。
- “白云标”:形容山峰云雾缭绕,如同白云般飘浮。
- 这两句描述了山景中的宗教元素,法音在空中回荡,山上的白云仿佛在指引方向,给人以宁静和神圣的感觉。
- 极留不可暂,鹤唳天风高。
- “极留”:长时间停留。
- “鹤唳”:鹤的鸣叫声,常用来比喻声音高亢。
- “天风高”:天空中吹来的风很高大,可能意味着风很大或很急。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于自然美景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中风的力量之大。
这首诗通过对晋溪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