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

注释:

新月:新近出现,刚露出轮廓的月亮。

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

昨夜,指昨晚或前夜。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隐士,曾事汉光武帝刘秀,为谏议大夫。据传说,他曾在浙江会稽山垂钓,光武帝曾派人请他出山做官,他则把钓鱼竿掷回说:“吾闻富贵非所欲,帝岂能急求?”后光武帝又以“明主可遇而不可求”相劝,他便隐身江湖多年。“失钓钩”,比喻严光不肯出仕。“碧云”句,意谓月亮虽未团圆,但已高悬于碧空中。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

团圆不相,暗指严光未肯出仕;但明月当空,清光照临神州大地,也足见其高洁之节操。

赏析:

首句“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以夸张之笔描绘了严光拒绝出仕的决绝态度。严光曾因光武帝刘秀多次召请而不为所动,最后在浙江会稽山隐居起来。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垂钓碧溪,忽复乘舟梦日边”(《西洲曲》)。严光拒绝出仕,正如这明月高悬,不与世争,只是默默地照耀着神州大地。

次句“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团圆”原指人的团聚,此处指君臣、父子间的和谐相处。“虽然”,转折词,表示一种让步的语气。“也有”二字,表明诗人并不完全否定严光的拒仕行为,认为他的行为也是一种美德。

尾句“团圆不相,也有清光照九州”,再次强调严光的高尚节操。严光虽未实现个人的价值和追求,但他的高洁品质却照亮了整个华夏大地,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美谈。

这首诗以明月为喻,借咏史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严光高洁品质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深深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