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乌台第一章,当年物论忒雌黄。
人心自有公非是,天理岂能终晦亡。
奸魄虽生名已死,弹文尚湿墨犹香。
偷生宁复百年活,地下何颜见竹芗。
【注释】
犹:还;乌台:御史府。章:指《乌台诗案》一案,即因《乌台诗》而遭贬谪的官员;当年:过去;物论:舆论。忒(tè):错;雌黄:一种矿物颜料,可用来修改文字或画图。天理:指天道、正义;奸魄:指被杀害者的灵魂。弹文:弹劾的文字。湿墨:未干的墨水。偷生:苟且地生活。宁复:岂能再。见:拜见。
【赏析】
这首七绝以“竹芗”为题,写于诗人被罢官后流寓杭州之时,是一首自叙其遭遇的七绝。首两句回忆《乌台诗案》时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在政治风波中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三句写自己虽然遭到打击,但精神并没有垮,仍坚持真理。尾联抒发了作者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感慨和对竹仙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实感人,是一首反映作者生平事迹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回忆诗人当年遭受诬谤,被贬至杭州任通判时的情状。诗人说,我还记得当年在乌台(御史府)被诬陷的时候。那时,舆论都错把正直当作奸邪,人们用“雌黄”这种颜料来修改诗文,以掩盖他们的丑恶嘴脸。然而,人总有公心,天理是不会长久被蒙蔽的,奸贼的亡灵终究要消灭,他们所涂改的文章,也终究要露出真相来。
三、四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补充说明。诗人虽然遭到打击,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过自己的是非观念。因为他知道,人总是有公心的,天道也总归是公平合理的,不会让邪恶永远占据上风。所以,尽管奸贼的灵魂仍然存在,但他们所伪造的文章已经暴露无遗了。
五、六两句是对前四句的深入阐述。诗人说,我虽然没有苟活到百年之后,但我仍然要为那些无辜受害的人报仇雪恨。即使死后进入阴曹地府,也要向竹仙诉说我心中的委屈。这里所说的“竹仙”,就是诗人的友人兼同僚龚自珍。诗人与龚自珍有着深厚的友谊,他曾为龚自珍写的诗集作序,称赞他为“天地间不可无之人物”。后来,龚自珍因《乙丙之际箸议》得罪了慈禧太后,被贬到新疆伊犁,诗人曾写过一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和支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黑暗政治现实的愤慨以及他对公正、真理的追求和坚守。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真挚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着“偷生宁复百年活”的信念。这种信念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