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翕聚众星明,剖蚌扬沙着意精。
幸执楮毫陪末席,敢将文字品诸生。
烘堂莫共赓酬笑,彻夜惟闻倡叹声。
要使西昆文体变,欧公不怕咈人情。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诗句解析:

  1. 京庠校文和同考官 - 指的是在京城中进行科举考试的考官。
  2. 文堂翕聚众星明 - 形容考场中人才济济,如同天上众星聚集一般。
  3. 剖蚌扬沙着意精 - 比喻考生们专心致志地准备考试。
  4. 幸执楮毫陪末席 - 表示有幸参与考试,坐在最后一名的位置(末席)。
  5. 敢将文字品诸生 - 敢于评价所有的考生。
  6. 烘堂莫共赓酬笑 - 指考试过程中,不要互相嘲笑或开玩笑。
  7. 彻夜惟闻倡叹声 - 描述考试期间,通宵达旦只有考生们的叹息声音。
  8. 要使西昆文体变 - 意思是想要改变宋代文人的文体风格。

译文与注释:

  • 在京的书院中举行考试,众多才子齐聚一堂,犹如群星闪耀。他们用心准备,希望在考试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 有幸参加考试,坐在最后一名的位置上,敢于对所有的学子进行评价。
  • 考场内不要相互取笑,以免影响考试的严肃性。
  • 考试期间,通宵达旦只有考生们的叹息声,反映出他们的紧张和焦虑。
  • 最终目标是要改变宋代文人的文学风格,以符合时代的要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考场的盛况和考生的心态,表达了诗人对科举考试的看法。他认为科举考试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才能的考核,而不是仅仅看重文章的形式和技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考生们的鼓励,希望他们能够认真对待考试,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这首诗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于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才学的重视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