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夫勇似踏槐忙,卫卒严于夹棘防。
千古文章成画饼,万人场屋忽敖仓。
籍存尚或思班爵,礼废宁容并去羊。
立尽斜阳还独笑,功名自古梦黄粱。
【注释】
“废贡院”五句:言科举制度被废除,不再考试。“担夫”两句:指旧时考生为赶考而辛苦奔波的情景,“槐忙”形容槐树茂盛,暗示考生们急于赶路;“卫卒”即卫士,指守卫考场的官兵。“画饼”两句:指科举考试中状元、进士等名次的虚设,“敖仓”是古地名,此处借指功名之地。“籍存”两句:意指即使侥幸得名(如宋代文天祥),也难以改变最终的命运。“礼废”两句:意指科举制度的废弃,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失去了施展抱负的机会。“立尽”二句:言自己直到日落时分还在考场外站立,独自微笑,感慨自己的一生都在追求功名梦想黄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宋理宗宝佑年间(1225-1203)登进士第后所作,诗中反映了作者对科举制度和功名利禄的深刻认识。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又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首联:“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廒”,直接点明主题。这里所说的“米廪”,指的是官府储存粮食的地方;“盘廒”则是官府用来存放粮仓的设施。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现在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人们不再需要通过考试来获取功名,而是可以直接向官府申请粮食救济。这是一种讽刺意味深长的表达,暗示了科举制度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使得人们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
颔联:“担夫勇似踏槐忙,卫卒严于夹棘防”,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考生们为了赶考而忙碌奔波的场景。这里的“担夫”指的是运送考生的差役,他们如同战士一般勇武善战;“卫卒”则是指守护考场的士兵,他们严阵以待,严防不测。这句诗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考生们的辛苦程度,突出了科举制度对于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颈联:“千古文章成画饼,万人场屋忽敖仓。”这两句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讽刺。古人认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获得功名和地位;但实际上,这种制度只是一种空谈而已,根本无法实现。因此,这里的“画饼”比喻科举考试中的虚名和不实之物;“敖仓”则是指古代的粮仓,这里借指功名之地。这两句诗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其背后的本质问题。
尾联:“籍存尚或思班爵,礼废宁容并去羊?”这两句则是对科举制度下人们心态的描述。在科举制度下,人们往往将功名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因此即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也会幻想着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荣誉和地位。这里的“班爵”指的是古代的官员职位,而“去羊”则是指放弃功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科举制度下人们心态的担忧和批评。
整首诗以议论为主,通过对科举制度及其影响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个人价值观的独特见解。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