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枯面冷住山人,仿佛钱塘老惠勤。
寺窭不充黄粟饭,佛寒添绣碧苔纹。
秋声茅屋三间雨,野色松岩几树云。
嚼菜薰香清语久,一灯明灭夜将分。
【注释】
宿洪岩寺: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有座洪岩寺。
形枯面冷住山人:形容僧人生活清苦。
钱塘老惠勤:指唐代高僧惠能(636-713)在杭州灵隐寺修行,得法后回到故乡说法,后人称他为“南宗六祖”之一。
寺窭不充黄粟饭:寺庙里连点米也吃不饱。
佛寒添绣碧苔纹:佛像周围长满了碧绿色的苔藓。
秋声茅屋三间雨,野色松岩几树云:秋天的雨打在茅屋上发出声响。
嚼菜薰香清语久:在寺院中咀嚼着菜叶,熏香谈心很久。
一灯明灭夜将分:夜里,一盏灯火时明时暗,天将破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浙江杭州西湖区洪岩寺时的诗作。首句说和尚住在山里,形貌枯瘦,面色冷漠,好像一位老和尚;次句以唐代高僧慧能(636-713)自比,说他也是从外地来到杭州灵隐寺当和尚,最后成为“南宗六祖”之一。第三句写僧人的生活清苦。第四句写寺庙里连点米也吃不饱。第五句写佛像周围长满了碧绿色的苔藓。第六句写秋雨打在茅屋上发出的声响,第七句写在寺院中咀嚼着菜叶,熏香谈心很久。最后两句写天将破晓,一盏灯火时明时暗。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隐居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