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潜五月过临平,师又挑云把瘦藤。
饱听西湖莲叶雨,密传灵鹫雪峰灯。
空城潮打三千丈,荒殿烟寒十二层。
愁绝旧时行脚处,而今分付与闲僧。
注释:
道潜五月过临平,师又挑云把瘦藤。
道潜(道潜禅师)在五月份经过临平时,和尚又在云层上挑动着藤条。
饱听西湖莲叶雨,密传灵鹫雪峰灯。
饱听着西湖的莲叶雨声,密地传递着灵鹫山的雪峰灯。
空城潮打三千丈,荒殿烟寒十二层。
空荡荡的城池被潮水淹没了三千米深,荒芜的殿堂里烟雾弥漫,仿佛有十二层。
愁绝旧时行脚处,而今分付与闲僧。
再也找不到过去那种行走的地方,现在只能将这一切交由闲散的僧人来照顾了。
赏析:
这首诗是道潜禅师游杭州时所作,描述了他在杭州的经历和感受。诗中描绘了杭州的美丽景色和繁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杭州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诗人道潜五月过临平,师又挑云把瘦藤。这里的“临平”指的是现在的杭州,而“挑云把瘦藤”则形象地描绘出道潜禅师在云层上挑动着藤条的情景。这既是一种生动的画面,也表达了道潜心中的孤寂和寂寞。
饱听西湖莲叶雨,密传灵鹫雪峰灯。这里的“西湖莲叶雨”指的是西湖上荷叶上的雨滴,而“灵鹫雪峰灯”则是指灵鹫山上的灯光。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杭州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些景物之中,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第三,空城潮打三千丈,荒殿烟寒十二层。这句诗通过对杭州城景的描绘,展现了杭州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同时,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杭州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愁绝旧时行脚处,而今分付与闲僧。这里的“行脚处”指的是曾经去过的地方,而“分付与闲僧”则是指将这些经历和记忆交给了闲散的僧人。这既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
这首诗通过对杭州美景的描绘和对自身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杭州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