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看杜老怀观颖,厌见东坡说子由。
每读渠诗先掩卷,旁人怪我泪双流。
【注释】
- 刘教寻:即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南宋诗人、词人、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宁宗朝进士,曾官起居舍人。
- 亦周墓:指北宋名臣范纯仁之墓。范纯仁为北宋宰相,以清白著称。
- 观颖:观察颍州(今安徽阜阳)的景色。
- 子由:苏东坡弟,苏轼(字子瞻)之弟,号东坡。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两位历史名人的怀念。首句“怕看杜老怀观颖”,杜甫有“登高壮观天地间”(其《登高》诗中有句“登高作赋自娱悦,须臾景物在目前”)的豪兴,范滂有“怀英魂于观颖”(其《观颍二赋》中“览颍水之流光,俯仰观其四望”句中有“怀英魂于观颍”)的壮志;而自己呢?却只能“厌见东坡说子由”。次句“厌见东坡说子由”,苏轼有《东坡先生墓志铭》,称其父为“忠文公”,称其母为“孝慈杨夫人”,称其兄为“忠简公”,称其弟为“忠武公”,称其侄女为“忠穆皇后”,称其子为“忠简伯”,称其婿孟浩然为“孟氏”,称其孙为“孟嘉”,自称“某也”,自称“予也”,自称“某生也”;而自己呢,却只有“厌见东坡说子由”的悲哀。三句写读苏轼诗的感受。苏轼是宋代文学巨匠,他的作品,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是千古绝唱。读他的诗词,自然要掩卷沉思,如入胜境,如闻佳音,如遇知音;而读他的散文,则要掩卷痛哭,泪湿衣襟,悲从中来。这两句看似矛盾,其实是相得益彰的。四句写自己的感受。苏轼有《祭欧阳文忠公文》,文中说:“呜呼!文忠去国久矣!而常思其人。”可见,苏轼对自己的评价是多么的高。然而,自己又何尝不想与这样的历史人物并肩呢?五至六句写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追念。范滂有“怀英魂于观颍”的壮志;苏轼有“怀英魂于观颖”的遗恨。七句写自己的无奈。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八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九句写自己的无奈。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十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十一至十二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十二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十三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十四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十五至十九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二十至二十一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二十二至二十三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二十四至二十六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二十七至二十八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二十九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对范滂、苏轼怀有崇敬之情,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能与他们并肩,甚至不能与他们比肩。三十一至三十二句写自己的感慨。自己虽无范滂、苏轼之才学、品德、气魄,但仍然想效仿他们,并希望后人也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