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年慕栖息,役役殊未休。
天明发东郭,日晏泊西州。
岂其千金躯,为此一餐谋。
宿麦青已郁,稚桑黄亦稠。
欣然一会意,所愧非吾丘。
悔日谅不远,誓言良未酬。
挥手谢还往,伊嚘自伊嚘。
丙午二月十五日以府檄出宿了岩
衰年慕栖息,役役殊未休。
天明发东郭,日晏泊西州。
岂其千金躯,为此一餐谋。
宿麦青已郁,稚桑黄亦稠。
欣然一会意,所愧非吾丘。
悔日谅不远,誓言良未酬。
挥手谢还往,伊嚘自伊嚘。
注释:
- 衰年:指年纪已经衰老。
- 慕栖息:向往隐居的生活。
- 役役:繁忙、劳碌。
- 天明:天亮的时候。
- 东郭、西州:都是地名,位于洛阳附近。
- 岂:难道。
- 千金躯:形容身体贵重,价值千金。
- 为:因为。
- 宿麦青已郁:指麦田里青苗茂盛,已经长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 稚桑黄亦稠:指桑树幼苗黄色的桑椹也结得很多。
- 欣然一会意:心中充满了愉悦和满足。
- 所愧非吾丘:感到对不起自己曾经的家乡。
- 悔日谅不远:后悔的日子不会太远。
- 誓言:许下的诺言。
- 伊嚘:语气词,这里用作回应。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诗人在丙午二年(886)二月十五日,因府檄而外出,夜宿于了岩。他感慨年老体衰,但依然渴望归隐生活,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句“衰年慕栖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第二句“役役殊未休”,描绘了诗人忙碌的生活状态,尽管年纪已高,但仍不得不为了生计奔波劳作。第三四句则转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宿麦青已郁”与“稚桑黄亦稠”两句,展现了田间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五至八句则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他感叹自己虽然拥有千金之躯,却只是为了解决一顿饭的问题而劳碌奔波,这种矛盾的心态使他深感惭愧。九至十三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故乡的怀念之情。他认为自己对不起自己的家乡,因此感到后悔。而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诺言的反思。他意识到,自己的誓言并没有实现,因此他决心要告别过去,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