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衣端拱愧佳兵,文化优游致太平。
昨夜蒙蒙春雨足,松筠花草一时荣。
【注释】
活分:指在政治清明、政治清明的环境下,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垂衣端拱:古代帝王居处无事之时,可以垂衣拱手而天下治。
佳兵:指好兵,即良将。
文化优游致太平:文化修养高的人能以宽容和仁爱对待他人,能使天下太平。
蒙蒙春雨足:春雨滋润着万物,让万物生长。
荣:繁茂,兴旺。
赏析:
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赞美了政治清明的社会环境,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垂衣端拱愧佳兵,文化优游致太平。
昨夜蒙蒙春雨足,松筠花草一时荣。
【注释】
活分:指在政治清明、政治清明的环境下,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垂衣端拱:古代帝王居处无事之时,可以垂衣拱手而天下治。
佳兵:指好兵,即良将。
文化优游致太平:文化修养高的人能以宽容和仁爱对待他人,能使天下太平。
蒙蒙春雨足:春雨滋润着万物,让万物生长。
荣:繁茂,兴旺。
赏析:
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赞美了政治清明的社会环境,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注释】 美髯:形容人长着漂亮的胡须。 中书:指中书省,是宋朝的中央官署,掌管机要。 白衣:古代官员穿青色衣服,所以称未做官的人为白衣。居士:佛教用语,指出家者。此处泛指有学问而未入仕途的人。 从他抹粉施朱:意为随他涂抹脂粉。 安名立字:意为获得功名,建立名声。 玉麈(zhǔ):用玉做的麈尾,用以拄地,比喻文士谈经论道。雷音:佛寺钟鼓声。这里借指佛教寺院的钟声。 说尽人间无限事
注释: 有发禅僧,无名居士。 “有发禅僧”,即在寺院里出家修行的僧人;“无名居士”,即没有名号的居士。 人道甚似,我道便是。 人们认为很相似,我认为就是如此。 尘尘劫劫露全身,纸上毫端何处避。 尘世中的劫难暴露了一切,纸上的字迹哪里能躲避。 赏析: 此诗为自赞之二首,其第二首写自己与世俗不同,认为世间一切都是虚幻,都是如来佛性。诗人通过对比、反观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看法。 首句“有发”二字
【注释】 五岁:指五十年。五十年前,你的头发已白,胡须垂至腰间,眉毛上扬如眼。龟毛锥子画虚空:用龟毛和锥子在虚空中作画。写破湛然闲伎俩:用笔法写尽了禅理。湛然:即慧可,唐代禅宗大师。 【赏析】 《自赞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冬,时作者正在夔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禅理的理解。 首联“别来十年五岁,依旧一模一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全诗如下: 湛然有琴癖,不好凡丝竹。儿时已存心,壮年学愈笃。仓忙兵火际,遗谱不及录。回首二十秋,丝桐高阁束。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追求。诗中的“湛然有琴癖”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痴迷和执着,而“儿时已存心”,则表明这种爱好在他的儿时就已经形成。在“仓忙兵火际,遗谱不及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乱时期的动荡不安和生活的艰辛
万松老人真赞 每恨恒山,不逢圭老。 注释1:每恨恒山,不逢圭老,意思是“每常怨恨恒山,不能遇到圭老人”。圭老是晋朝僧人僧肇的字号,这里借指圭老人。 译文:我常常怨恨恒山,不能遇到圭老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回忆和怀念他的老师圭老人时所写。表达了对圭老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四众同缘,万松亲到。 注释2:二、四众同缘,万松亲到,意思是“二、四众都是同缘,万松亲自到来”。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其词牌为《沁园春·和谢昭先韵》。下面是诗句、译文及注释: ``` 失奚为劣得奚优,遇流而行坎则留。 笑视纷纷儿女辈,成是败非徒相尤。 弃人所取取所弃,独识万松为出类。 本欲心空及第归,暮请晨参惟一志。 浮生迅速奔隙驹,无穷尘劫元斯须。 参透威音劫前事,花开枯木谁云枯。 河朔干戈犹未息,西域十年空旅食。 贤人退隐予未能,钧衡旷位虚名极。 真人应运康世屯,数颁宽诏垂丝纶
抛梁上,栋宇施功遵大壮。 抛,投掷,比喻建筑施工中的放梁仪式。 梁:古代建筑中用来支撑房屋重量的重要构件。 抛梁上,比喻建筑施工中的放梁仪式。 施功:指建造或修建工程。 遵:遵循、按照。 大壮:这里指的是高大、雄伟。 鸣鞘声散翠华来,五云深处瞻天仗。 鸣鞘声散翠华来,五云深处瞻天仗。 鸣:发出声音。 翠华来,比喻皇家的仪仗队。 五云:这里指的是天上的云彩,象征着皇家气派。 天仗
注释:梁被抛下,柱石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宏伟的大厦。 君臣欢庆钟鼓之声,喜见山阳归战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建行宫上梁文的场景,其中“抛梁下”指的是将梁抛下,而“柱石相资成大厦”则意味着柱与石互相支撑,共同完成这座宏伟的建筑。这两句诗展现了建筑过程中的艰辛与合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最后两句则是对当时君臣欢庆的场景进行了描述,其中的“钟鼓之乐”象征着国泰民安
我们将诗句逐一解读: 1. 和冯扬善韵 - 这是诗人的自序,可能是他给某个人的信件或者诗作。这里没有直接的信息,但可能表达了与冯扬善(可能是人名)的某种交流或友谊。 2. 可惜和氏姿 - “和氏”指的是楚国的卞和,传说中他是发现和氏璧的第一人。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惋惜之情,可能是因为卞和的才华未被赏识。 3. 庸工浪雕镌 - “庸工”意为平庸的工匠,“浪雕镌”表示随意地雕刻
诗句 - 女娲未补青天裂:女娲补天的故事,象征着修补破碎的世界。 - 神液飞精散为铁:描述神的力量转化为坚硬的铁。 - 嵇生箕踞锻洪炉:嵇康的形象,以箕坐的姿态在炼制火焰的大炉中锻造。 - 白汗翻浆滴清血:汗水从脸颊滴落,如同血液般鲜红。 - 黑虬仿佛欲飞跃:描绘了黑色的龙仿佛要飞跃天际的场景。 - 鳞介苍苍生乳节:描述鱼和甲壳类生物的鳞片,充满生命力。 - 情知中散气凌云
注释:壮年时我吟诗作赋就像巢由一样清高,晚年却能为帝王吹嘘。但到了晚年,人们还是认不出来我就是当年那个胡子飘飘的“髯公”。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高丽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当时朝政的失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首句“壮年吟啸巢由月”,以巢父、许由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次句“晚节吹嘘尧舜风”,意谓自己虽然年老力衰,但仍想辅佐君王,振兴朝廷,如同尧、舜一样有道明君。末句“两鬓苍苍尘满眼,东人犹未识髯公”
诗句:扬兵青海西凉灭,渡马黄河南汴空。 译文:我的军队在青海的西边消灭了敌人,渡过黄河后回到了开封。 注释:扬兵——指军队出征,扬为扬起之意,这里代指出征,青海——中国西北部的一个省会城市,西凉——古代对西部地区的一个泛称,这里指的是西夏,渡马黄河——渡过黄河北边的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这里代指黄河,南汴——开封,位于中国的河南省,是当时的京城,空——这里指胜利归来无战事。 赏析
注释:神武有威元不杀,神武皇帝有威严,元朝不杀他。 宽仁常愧数兴戎,宽厚仁慈常常感到惭愧的是,多次发动战争。 仁绥武震诚无敌,仁爱安抚武勇震撼,诚信无人能敌。 重译来王四海同,多次翻译,使高丽国王与四海各国一样平等。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骈的作品。诗人以高丽使者的身份,向高丽国表达了自己对和平、友好的向往和渴望,同时也展示了唐朝的强大和开放。 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厚的情感
以下是对《太阳十六题·其十七·方又圆》的逐句释义,包括注释和背景介绍: 1. 破船折棹残蓑笠 - 破船折棹:形容船只破旧,无法正常使用。 - 残蓑笠:指船上的斗笠被风吹走或打落。 2. 石女直钩波上月 - 石女:形容女子貌美如石头般坚硬。 - 直钩:比喻目的明确,手段简单直接。 - 波上月:在波浪之上,形容月亮高悬于水面。 3. 方士徒夸铁作金 - 方士:古代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人。 -
梅溪 其一 竹边斜出两三枝,月底风前总恁宜。 小苑清香无处著,多因勾引玉泉诗。 注释:梅花生长在竹林旁边,斜斜地伸出两三枝。到了月圆之夜和清风拂面的时候,它们更加显得美丽迷人,非常适宜。小花园里香气四溢,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只好引来了玉泉山的诗人来赞美这梅花的香气。 赏析: 《梅溪·竹边斜出两三枝》,是宋代词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梅花为主体,通过对它的描写
湛然垂老不愁贫,得与梅溪作主人。 问讯冰华无恙否,香魂应也长精神。 此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之手的《梅溪十咏·其二》,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感情和美好寄托。下面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1. 诗句释义: - “湛然垂老不愁贫,得与梅溪作主人。”:诗人在经历了岁月沉淀之后,依然保持着一颗不忧不惧的心,能够与梅花溪相伴,如同主人一般自在。 - “问讯冰华泉”:询问梅花之花(冰华)是否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