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萧条客复来,已无秋渚藕花开。
西风旷野孤城出,落日空江白浪回。
山似襄阳非故国,地连吴会有高台。
南游万里频回首,潦倒徒伤贾傅才。

诗句原文

同镇阳李先辈登临川拟岘台

楚塞萧条客复来,已无秋渚藕花开。

西风旷野孤城出,落日空江白浪回。

山似襄阳非故国,地连吴会有高台。

南游万里频回首,潦倒徒伤贾傅才。

译文注释

  1. 诗题背景:《同镇阳李先辈登临川拟岘台》是元代王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同僚一同登上临川的拟岘台,眺望壮丽山河的景象。

  2. 诗意解读

  • 首联“楚塞萧条客复来,已无秋渚藕花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季节更迭带来的荒凉之感。秋天过去,荷花不再盛开,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
  • 颔联“西风旷野孤城出,落日空江白浪回。”:通过描述西风、孤城和落日等景象,展现了一幅辽阔而寂静的画面。西风吹拂着空旷的城池,落日映照在宁静的江面上,白浪轻轻摇曳。
  • 颈联“山似襄阳非故国,地连吴会有高台。”:这里用“山”和“地”比喻襄阳和吴会的地理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尽管景色依旧,但心中的故国已不再是曾经的所在。
  • 尾联“南游万里频回首,潦倒徒伤贾傅才。”:诗人表达了自己南游万里后的迷茫和失落,贾傅的才华被埋没,只能徒增伤感。这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上的无奈和挫败感。
  1. 关键词注释
  • 楚塞:古代楚国的边塞地区,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或曾经居住的地方。
  • 客复来:客人再次回来,可能是指诗人回到家乡后的心情或状态。
  • 秋渚:秋天里的小洲渚地,这里指诗人记忆中的家乡景象。
  • 藕花开:荷花盛开的季节,这里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西风旷野:形容风势浩大且空旷的场景。
  • 孤城出:孤独的古城出现,可能意味着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受。
  • 落日空江:夕阳映照在宽阔的江面上,形成一种静谧而辽阔的视觉效果。
  • 高台:高处的平台或建筑,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政治抱负或理想。
  • 潦倒:指失意、落魄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在政治生活中的挫折感。
  • 贾傅才:贾谊的才能,诗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自己的才华未得到应有的赏识和重用。
  1. 赏析:全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楚塞、西风、孤城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将个人的身世之感融入自然之中,使情感更加深沉而含蓄。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通过对襄阳、吴会等地的自然描写,引发读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美感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