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精生苗月牙直,彗芒披云电流隙。
蛰蛇断尾短草间,海鹘褪翎霜雪色。
宋斤鲁削让峭刻,金错锥刀岂其敌。
吴鸿扈稽飞著体,不曾为主开边鄙。
嗟兹神物久泥滓,用之可以报国士。
檐冰卓箸日黯空,稍玩股掌生雄风。
鲛鱼室卧缟带影,长铍辟易万雉墉。
古昔客揕秦王胸,几仆翠凤咸阳宫。
由来意气泰山重,命甘燎毛不旋踵。
谁隳古制铸小之,佩称衣冠加珌琫。
我歌三叹泪满裾,曹鱄豫聂无时无。
【注释】
小匕首:小巧精致的匕首。宋斤:春秋时宋国的一个工匠,鲁削:春秋时鲁国的工匠。扈稽:春秋时代吴国人。主:指君主。报国士:报答国家的贤才。
【译文】
水精生苗月牙直,彗芒披云电流隙。
蛰蛇断尾短草间,海鹘褪翎霜雪色。
宋斤鲁削让峭刻,金错锥刀岂其敌。
吴鸿扈稽飞著体,不曾为主开边鄙。
嗟兹神物久泥滓,用之可以报国士。
檐冰卓箸日黯空,稍玩股掌生雄风。
鲛鱼室卧缟带影,长铍辟易万雉墉。
古昔客揕秦王胸,几仆翠凤咸阳宫。
由来意气泰山重,命甘燎毛不旋踵。
谁隳古制铸小之,佩称衣冠加珌琫。
我歌三叹泪满裾,曹鱄豫聂无时无。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篇以匕首为题,咏赞了这把匕首的锋利无比和神奇功能。作者通过咏赞匕首,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诗的前半部分写匕首的形貌。“水精生苗月牙直”,用水精作比,说明匕首的材质是水银,又用“苗”、“月牙”等形容词,写出了匕首的锐利。“彗芒披云电流隙”两句,用彗星的电光劈开云雾,形象地描绘出了匕首的锋利程度。“蛰蛇断尾短草间,海鹘褪翎霜雪色”,则描写了匕首的锋利,足以在草中切断蛰伏的蛇,又能在霜雪中脱下鸟的羽毛。“宋斤鲁削让峭刻,金错锥刀岂其敌”两句,赞美了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使匕首更显得珍贵。“吴鸿扈稽飞著体”两句,以吴国名匠扈稽、越国名匠大丁的技艺与匕首相比,进一步赞美了它的锋利无比。
后半部分,诗人转而从匕首的功能方面进行描写。“宋斤鲁削让峭刻,金错锥刀岂其敌。”句中的“宋斤”是春秋时宋国的一个工匠;“鲁削”是春秋时鲁国的工匠;“扈稽”是春秋时代吴国人。这些名词都是古代著名的巧匠的名字,这里用他们的名字来形容匕首,表明这把匕首是用他们精巧的手艺打造的,因而更加锋利无比。“吴鸿扈稽飞着体”四句,以吴国名匠扈稽、越国名匠大丁的技艺,以及“开边鄙”“辟易万雉墉”等词句,来表现这把匕首的威力。“由来意气泰山重”,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这把匕首所承载的就是坚毅刚强的英雄精神,它的重量有如泰山一样重大。“曹鱄豫聂无时无”,曹刿、豫让是春秋时代的著名义士,他们虽然身怀绝技但都选择隐居,不肯出仕。这两句是说,这把匕首的主人是不会去追求功名富贵的。
最后两句“嗟兹神物久泥滓,用之可以报国士”,是对匕首的赞叹。诗人认为这把匕首如同神灵一般,它被世俗所弃置,但是只要用它来为国家服务,就可以报答那些为国家而牺牲的贤士。“我歌三叹泪满裾”,意思是说,作者因为想到这把匕首,不禁感慨万分,以至于流下了眼泪。“我歌三叹泪满裾”,既表现了诗人对匕首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匕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