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方言别,漳南觉更强。
儿童皆唤囝,男女总称郎。
不雨犹穿屐,因暄尽佩香。
人人牙齿紫,尽为嚼槟榔。
【注释】
漳南:指福建闽南地区,因地处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故称。
囝、郎:古代对儿童的称呼。
穿屐:穿木拖鞋。因为闽南人爱穿木屐,所以这里特指闽南人。
佩香:佩戴香料。槟榔是闽南地区的主要植物性药物之一。
人人牙齿紫:形容闽南人的牙齿颜色为深紫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闽南地区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表达了他对闽南文化的喜爱之情。诗中的“是处方言别,漳南觉更强”一句,诗人用“方言别”来形容闽南地区的方言与其他地方不同,而“漳南觉更强”则表示闽南地区的方言在泉州(漳南)特别强盛。
第二句“儿童皆唤囝,男女总称郎”描绘了闽南人对儿童的特殊称谓,即把儿童都叫做“囝”,而男女通用一个名字,叫做“郎”。这种独特的称谓习俗反映了闽南文化的独特性。
第三句“不雨犹穿屐,因暄尽佩香”则描绘了闽南人即使在不下雨的天气里,也喜欢穿着木拖鞋行走,而且会佩戴上各种香料来驱赶蚊虫。这种生活习性体现了闽南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最后一句“人人牙齿紫,尽为嚼槟榔”则形象地描绘了闽南人嚼槟榔的习惯。槟榔是闽南地区的主要植物性药物之一,因此这里的槟榔象征着闽南文化的精髓。
这首诗通过描绘闽南地区的方言、习俗和生活方式,展现了闽南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同时,诗人对闽南文化的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