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动成序,脊令长在原。
物情各有知,人独无弟昆。
弟昆本一气,至爱心所根。
世媮俗云薄,天性几不存。
伐树亦何恤,䦧墙或为冤。
昭哉圣有训,有耳如无闻。
东阳望蒋氏,诗礼遗子孙。
昆弟笃友爱,怡怡若春温。
我观友怡训,为尔陈此言。
匪为蒋氏歌,庶使薄俗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概括要点,结合重点诗句加以理解,最后认真审题,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是赞美友怡斋主人蒋伯康的品德和行为,同时批评了世俗的薄俗风气。
首联“鸿雁动成序,脊令长在原”,意思是大雁有固定的队形,而燕子总是停留在原来的窝里,这是自然界中的常识,但人却往往不遵循这些规律。这里诗人用“鸿雁”与“脊令”两个比喻来说明人世间的种种不合情理的现象。颔联“物情各有知,人独无弟昆”,“物情各有知”指的是万物都懂得自己的生存之道,而人类却没有这样的东西。颈联“弟昆本一气,至爱心所根”,意思是兄弟之间本是同一种气而生,然而人们却往往忽视这一点。尾联“世媮俗云薄,天性几不存”,世风日下,世人多轻薄之辈。尾联点明主题,批判世俗之薄。
中间两联写蒋氏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伐树亦何恤,䦧墙或为冤”,意思是砍倒树木也无所谓,但有时也会冤枉人。这两句表明兄弟之间虽然有矛盾、误会,但也不至于走到互相伤害的地步。尾联“昭哉圣有训,有耳如无闻”,意思是圣人教导我们,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圣人教诲的高度赞扬。
尾联“东阳望蒋氏,诗礼遗子孙”,意思是我站在东阳望着你蒋家的人,你的诗礼之教已经流传给子孙后代了。
这首诗以赞颂蒋氏兄弟的诗礼之教,批评世人薄俗风气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于亲情、友情以及人性的理解和追求。
【答案】
示例:
鸿雁动成序,脊令长在原。
(首联:自然界中万物都懂得自己的生存之道)
物情各有知,人独无弟昆。(颔联:万物都懂得自己生存之道,但人类没有)
弟昆本一气,至爱心所根。(颈联:手足之情是同气而生)
世媮俗云薄,天性几不存。(尾联:世人多轻薄之辈,人性几乎丧失)
伐树亦何恤,䦧墙或为冤。(尾联:砍倒树木也无所谓,但有时也会冤枉人)
昭哉圣有训,有耳如无闻。(尾联:圣人教导我们,要像春天一样温暖)
东阳望蒋氏,诗礼遗孙曾。(尾联:我站在东阳望着你蒋家的人)
昆弟笃友爱,怡怡若春温。(尾联:手足之情是同气而生,彼此间深厚友爱)
我观友怡训,为尔陈此言。(首联:我观看了友人的友怡之训)
庶使薄俗敦。(尾联:不是为了赞美蒋氏兄弟的歌谣,而是希望世人能够重视这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