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黎城县,一水横其前。
其涘立行人,相聚声喧喧。
我问今何之,欲渡无所缘。
县官欲安桥,漂流随奔湍。
邑人议舟航,沙浅胶其船。
几人徒涉之,激射若洄涟。
相望无百步,艰险如登天。
我观古圣人,舟楫用济川。
杠梁有国政,使民无病褰。
圣人知有穷,而况私智焉。
退居待水落,王事匪可延。
扶掖一济之,河伯诚所怜。
作诗识吾喜,书之山石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黎城县涉潞水的经历,表达了对圣人用舟楫济川的智慧的赞美。

首句“早发黎城县,一水横其前。”描述了诗人一大早就出发到了黎城这个地方,眼前有一条河水横亘在他的面前。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到达目的地的场景,为下文提供了背景。

次句“其涘立行人,相聚声喧喧。”描述了河岸上站着许多人,他们聚在一起大声喧哗。这句诗描绘了河边的人群热闹的场景,为下文提供了人物形象。

第三句“我问今何之,欲渡无所缘。”描述了我问他们现在要去哪里,想要过河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困惑和无奈,为下文提供了情感基调。

接下来四句“县官欲安桥,漂流随奔湍。”“邑人议舟航,沙浅胶其船。”描述了县官打算建造一座桥梁以便人们过河,而村民们则在讨论如何通过船只过河。这里展示了官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

第六句“几人徒涉之,激射若洄涟。”描述了几个人正在徒步涉水而过,他们的行动激起了水流如回环般荡漾。这里的描述展现了人们的艰辛和困难。

第七句“相望无百步,艰险如登天。”描述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行走艰难如同攀登天山。这句诗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和人们的艰辛。

第八句“我观古圣人,舟楫用济川。”“杠梁有国政,使民无病褰。”描述了我看到古代圣人利用舟楫帮助人们渡过河流,而国家政治也使他们能够安心生活。这里的描述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能力。

第九句“圣人知有穷,而况私智焉。”描述了圣人知道生命的有限,更何况是个人的智慧呢?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谦逊和自知之明的态度。

第十句“退居待水落,王事匪可延。”描述了诗人选择退回家中等待河水退去,因为公务不能延迟。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务实的态度。

第十一句“扶掖一济之,河伯诚所怜。”描述了诗人被扶掖渡河成功,河神也会感到同情。这里的描述展现了人们的善良和互助精神。

最后两句“作诗识吾喜,书之山石巅。”描述了诗人创作诗歌以记录这次喜悦的经历,并将这些诗句刻写在山石之上。这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