骸骨惊存患难馀,旅逢岁暮倍踟蹰。
孤灯焰冷青垂壁,短发愁凝白满梳。
乞米自怜颜鲁帖,题门堪信翟公书。
故知穷学当吾事,谁向沧江援困鱼。

【注释】

简倪时中:作者自注,简,姓。倪时中,字子正(一作子正),号青溪,会稽山阴人。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曾官至秘书郎,以诗名世。

骸骨惊存患难馀,旅逢岁暮倍踟蹰。

孤灯焰冷青垂壁,短发愁凝白满梳。

乞米自怜颜鲁帖,题门堪信翟公书。

故知穷学当吾事,谁向沧江援困鱼。

【译文】

战火余生我幸存,岁暮旅途倍惆怅。

寒灯独照映墙壁,白发愁绪满头霜。

自己乞得粮食食不饱,翟公书迹可凭信。

知道穷困是人生常事,谁会来援助困顿者?

【赏析】

此为一首纪实诗,叙述了作者在战乱中流落他乡的艰难困苦生活以及求取衣食、结交朋友的经历。全诗语言平淡,叙事直白,但情真意切,感人颇深。

首句“骸骨惊存患难馀”,点明了作者在战祸中的悲惨遭遇。诗人身处乱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这一句用笔简洁,却使人感到一种苍凉和悲壮,为下面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次句“旅逢岁暮倍踟蹰”,写自己在外漂泊一年,又逢年末之际,更增添了一份忧愁。诗人身在异乡,年关将至,思家心切,却又身不由己,只能踽踽独行。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辛酸。

第三句“孤灯焰冷青垂壁”,则通过一幅画面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诗人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一盏孤灯摇曳,映照着墙上斑驳的影子。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一种凄凉和孤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毅力。

第四句“短发愁凝白满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外貌变化。诗人年纪渐长,白发苍苍,头发也变得稀疏。这一细节既体现了诗人岁月沧桑的感慨,也展示了他面对生活的坚韧态度。

最后两句“乞米自怜颜鲁帖,题门堪信翟公书”则是诗人在艰难困苦中的一些经历和感受。诗人在四处流浪中,常常会遇到困难,需要向他人求助。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不得不乞讨米粮;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和认可,他会在自己的门前留下书信或诗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然而,这些行为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反而让他的处境更加困难。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理想的信念。

末联“故知穷学当吾事,谁向沧江援困鱼”,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自我勉励之情。诗人认识到,在困境中学习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而对于那些正在面临困境的人们来说,他们更需要得到他人的援助和支持。因此,诗人呼吁大家能够伸出援手,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之中的人们渡过难关。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战乱中的遭遇和他在生活中的艰辛,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同时,诗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