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轩先生庙廊器,茂龄已有吞牛志。
年方十二太学生,才登十六充廷试。
二十有四入谏官,二十有六燕京使。
介轩先生庙廊器,茂龄已有吞牛志。
介轩先生:指介子推。介子推(?—前458),晋国大夫,字子推。晋文公重耳在流亡途中,介子推始终跟随,并献计让晋文公逃过一劫;后来隐居山林,被逼自杀。“介轩”指介子推。庙廊:指朝堂。器:才能、才干。茂龄:年高。吞牛:指《左传》中介子推辅佐晋公子重耳的那段故事,即重耳流亡在外,介子推割肉奉食;后来重耳即位,派人寻找他,但介子推已自焚死,化为山中之鬼。志:愿望。句译:介子推是晋国的贤才,年纪虽大,却怀有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
年方十二太学生,才登十六充廷试。
年方十二:指年纪十二岁。太学生:古代称国子监的学员或博士生等。才:才能。登十六:指科举考试考中。廷试:指殿试。句译:介子推年轻时就以太学生身份进入朝廷,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
二十有四入谏官,二十有六燕京使。
二十有四:指年龄二十四岁。入谏官:指进入朝廷做谏议官。燕京:古地名,今北京。使:出使外国。句译:二十四岁时,介子推就担任了谏议官职,二十六岁时,出任燕京使节。赏析:这是一首赞美介子推的诗句。诗中用“茂龄已有吞牛志”“才登十六充廷试”等词语赞颂了介子推年少时就有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和才华。诗中提到介子推考中进士、出任谏议官、出使燕京,表现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