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茶茅屋掩柴扉,双耸吟肩更撚髭。
策杖逋仙山下去,骚人正是兴来时。
【注释】
茅屋:用茅草盖的房舍。柴扉:门扇上用柴草做的横木,用以遮风挡雨。吟肩:指吟诗时耸起的肩膀。更:再,又。撚(niè)髭:捻胡须。杖:拄着拐杖或手杖。逋(bū)仙:隐士、高士。兴来:《庄子·外物》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掭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问其故,曰:“吾持斧斤以修壤疆,举锸𬯎而求土厚者以为宫室之垣墙。故大者宜为宫室,小者宜为圃畦井匽。吾不能使是土也为之宫室精良,吾不能使是土也为之垣墙卑薄,吾亦不能使是土之醎也为之园囿便固。吾且奈何其病诸?”子贡笑之曰:“有地深耕,肆百稺而不求;有地狭处,肆十百稺而不求。”丈人曰:“不然!夫不为顷亩伤其形平臺而忧其陵谷,不以高尚害其脚股而忧其台榭,不以亏己待诸侯而患其位,不以善事待其众而患其交,夫是之谓知道者也。”
【赏析】
此篇是一首写隐者的田园之作。诗的首句“烹茶茅屋掩柴扉”,“烹茶”二字,使人联想到王维的“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和白居易的“小煎浮蚁绿”,但这里却有一番新意。烹茶,本是雅事,但诗人却把它写得如此平淡,这在初唐诗人中是很难得的。第二句“双耸吟肩更捻髭”,写一位隐士正在吟咏诗句。“更”字写出了这位隐士吟咏不止的情景。第三句“策杖逋仙山下去”,写诗人来到一座山上。第四句“骚人正是兴来时”,诗人在这里自喻,说自己正与这位隐士一样,心情愉快,兴致盎然。全诗以“烹茶”“掩柴扉”等词语描写隐士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