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识东吴顾文学,早岁丹青动黄阁。
挥毫得意傲王侯,霜刮虬髯面如削。
一自涂穷悲濩落,旅食南州梦非昨。
蛟龙为鱼气郁勃,散作春云满丘壑。
乾坤无地著茅茨,写向云根亦奇作。
荒林日色晓苍凉,古木风声晚萧索。
首阳蕨根秋土深,商岭芝苗今寂寞。
看图为问人何在,晚交注意归猿鹤。
【注释】
顾云:指东吴的文学家顾云。黄阁:指唐玄宗开元间宰相张九龄所建的凤凰台(在今江苏省江宁县)。虬髯:形容胡须像龙一样,这里用来形容顾云的胡须浓密而长。涂穷:指仕途穷困。悲濩落:指遭遇挫折、潦倒失意。蛟龙为鱼气郁勃:指顾云虽身处江湖,志向依然高远,如同蛟龙变为鱼,气势磅礴。散作春云满丘壑:指顾云虽然隐居山林,但是志向高远,如同春天的云彩弥漫在山野之中,充满了生机。乾坤无地著茅茨:指顾云隐居的地方仿佛天地之间没有地方可以居住,就像茅草房没有地方可以立脚一样。写向云根亦奇作:指顾云的作品如云根一般神奇独特。晚交:晚年的朋友。归猿鹤:指回归自然。
【赏析】
这首咏顾云的诗,是诗人对好友的追忆及赠诗之作。
第一句“题顾云屋云山图”,是全诗的总领,起笔突兀,意境深远。顾云字文高,号云山,江苏江宁人,唐代名臣、文学家。这首诗是诗人追念顾云之作,诗人以顾云自喻,表达了他怀念故友之情。顾云早年就以文学知名,他的才华被世人所认可。然而,由于官场上的排挤和打击,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
第二句“我识东吴顾文学”,诗人以自己的身份自述,表明他对顾云的仰慕之情。东吴,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特指顾云所处的历史背景。顾云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第三句“早岁丹青动黄阁”,这句话描述了顾云年轻时的才华。黄阁,指的是唐朝著名的宰相张九龄主持修建的凤凰台。顾云的才华出众到连宰相都为之动容,可见其才情之高。
第四句“挥毫得意傲王侯”,进一步描绘了顾云的才华和个性。他能够挥笔自如,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甚至令那些权贵人物也不得不佩服。这里的“王侯”是对权贵人物的一种讽刺和比喻,表达了顾云不屈服于权势的决心和勇气。
第五句“霜刮虬髯面如削”,这句诗通过形象的语言描写了顾云胡须浓密、刚毅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坚韧的性格。这里的“虬髯”是指形容人的胡须像龙一样蜿蜒曲折,而“面如削”则表示顾云的面容憔悴,如同被刀削过一样。
第六句“一自涂穷悲濩落”,这句话揭示了顾云因仕途不顺而导致的落魄状态。这里的“涂穷”是指陷入困境、走投无路的境地,而“悲濩落”则表示顾云因此而感到无比悲伤和失落。
第七句“旅食南州梦非昨”,这句话表达了顾云远离家乡,过着漂泊生活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他的孤独和迷茫。这里的“南州”指的是古代中国南方地区,而“旅食”则是指四处飘泊、无固定居所的生活。
第八句“蛟龙为鱼气郁勃,散作春云满丘壑”,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顾云比作蛟龙,将他的气质和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气郁勃”表示顾云的内心充满了激情和抱负,而“春云满丘壑”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创作的丰富性和广泛性。
第九句“乾坤无地著茅茨,写向云根亦奇作”,这句话表达了顾云的作品犹如云端的奇石般奇特和珍贵。这里的“乾坤”是指宇宙天地,表示顾云的作品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第十句“荒林日色晓苍凉,古木风声晚萧索”,这两句诗描绘了顾云隐居山林时的荒凉景象。这里的“荒林”意味着一片荒芜的树林,而“日色晓苍凉”则描绘了一种清晨时分的凄凉景象。
第十一句“首阳蕨根秋土深,商岭芝苗今寂寞”,这两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顾云的孤独和无奈。首阳,指的是古代传说中伯夷、叔齐两位贤士饿死于首阳山的故事,这里用来比喻顾云的高尚品质。蕨根、芝苗,都是指植物的生长状态,这里用来象征顾云的隐居生活。
第十二句“看图为问人何在,晚交注意归猿鹤”,最后两句是诗人对顾云的关切之情的表达。他关心顾云的现状,希望他能够早日找到归宿,过上平静的生活。这里的“晚交”指的是晚年的朋友,“猿鹤”则是寓言中的长寿之物,这里用来象征顾云的长寿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