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萝径洞元乡,风磬晴钟了悟堂。
九气直游浮世外,三天疑接大罗荒。
云垂古蹬霏霏出,仙向蓬山冉冉翔。
几欲寻真谁底解,祇惊猿鹤更苍茫。
【注释】
①石门萝径:石门,地名,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萝径,指山中小路。洞元乡:指道教所说的洞天福地。②风磬晴钟了悟堂:风吹着磬声,阳光照着钟声,这是佛寺里打坐参禅的地方。③九气:指道教所说的九天之上的元气。④三天:指道教所说的天上的三天。⑤古蹬:指古时的石阶。⑥仙向蓬山冉冉翔:仙人驾着云彩,缓缓飞向蓬莱山(传说中仙山名)。⑦几欲寻真谁底解,祇惊猿鹤更苍茫:几乎要寻找到真理的人是谁呢?我只有感到惊讶而已,因为连猿和鹤都显得那么苍茫迷茫。⑧祇:仅仅,只有。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道诗,诗人借题抒发自己追求真理的愿望,表现自己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石门萝径洞元乡,风磬晴钟了悟堂”,描绘出一幅幽静神秘的图画:石门旁有萝径,萝径尽头,便是洞天福地;那里有清磬声,又有晨钟暮鼓,让人进入一种超凡入圣的境界。
颔联“九气直游浮世外,三天疑接大罗荒”,进一步描绘出一幅令人神往的景象。这里用“九气”与“三天”来比喻道教所说的九天之上的元气和天上的三天,表明作者已经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地。
颈联“云垂古蹬霏霏出,仙向蓬山冉冉翔”,描写了一幅仙境中的景象:那飘渺的白云仿佛是从石阶上垂下来的,而仙人们则驾着云朵缓缓飞向蓬莱山。这两句既表现了仙境的神奇美妙,又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尾联“几欲寻真谁底解,祇惊猿鹤更苍茫”,表达了诗人对于追寻真理的疑惑和困惑。他不知道究竟应该去哪里寻找真理,而只能感到惊讶,因为连猿和鹤都显得那么苍茫迷茫。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在追寻真理过程中的困惑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