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归源泻石湫,洞天名不下瀛洲。
声闻大地玉龙吼,势接碧空银汉流。
道院昼阴微雨集,元坛秋冷湿云浮。
山翁指点青松外,曾见仙人跨鹤游。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山水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白水山
万壑归源泻石湫,洞天名不下瀛洲。
声闻大地玉龙吼,势接碧空银汉流。
道院昼阴微雨集,元坛秋冷湿云浮。
山翁指点青松外,曾见仙人跨鹤游。

注释:

  1. 万壑归源泻石湫:形容山谷众多,水流汇聚到一起,泻入深潭中的景象。
  2. 洞天名不下瀛洲:形容山中的洞府宛如仙境,其名号不逊于传说中的瀛洲仙岛。
  3. 声闻大地玉龙吼:形容声音宏大,如同玉龙在山谷中发出的声音。
  4. 势接碧空银汉流:形容水流如银河般壮丽,气势直冲天际。
  5. 道院昼阴微雨集:描述道士们在白天的道院中,天空中有细微的雨滴落下的情景。
  6. 元坛秋冷湿云浮:形容秋天的道院里,天气寒冷,云雾缭绕。
  7. 山翁指点青松外:形容一位老者站在青松之外,指点着什么。
  8. 曾见仙人跨鹤游:表示诗人曾经看到过仙人骑着鹤在山间游玩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面。首句“万壑归源泻石湫”形象地展现了山谷众多,水流汇入深潭的景象。第二句“洞天名不下瀛洲”则表达了山中洞府之幽美,仿佛比传说中的瀛洲还要神秘。接下来的“声闻大地玉龙吼,势接碧空银汉流”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水流的壮观和宏伟,如同玉龙在山谷中咆哮,又如同银河般奔腾。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道院、元坛、青松以及仙人的故事来展现山中的宁静与美好。“道院昼阴微雨集,元坛秋冷湿云浮”表现了道士们在道院中的生活,而“山翁指点青松外,曾见仙人跨鹤游”则传达了作者对于仙人故事的向往与感慨。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