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髓空劳补旧痕,离筵歌罢忽沾巾。
半江湘竹斑斑雨,三月杨花点点春。
字湿锦机啼戍妇,珠明绡室泣鲛人。
琵琶滴罢情深处,洗尽青衫几掬尘。



獭髓空劳补旧痕,离筵歌罢忽沾巾。

半江湘竹斑斑雨,三月杨花点点春。

字湿锦机啼戍妇,珠明绡室泣鲛人。

琵琶滴罢情深处,洗尽青衫几掬尘。

注释:

泪水:泪

獭髓:用动物的骨髓制成的膏,这里指眼泪。

空劳:白白地劳动或费心。

补:修饰,使……完好。

旧痕:指伤痕。

离筵:离别的宴会。

忽然:突然。

沾巾:眼泪流下来沾湿了手帕,形容悲伤到极点。

斑斑:形容雨下得很大的样子。

三月:春季的三个月。

杨花:杨柳的花,又名柳絮。

啼:哭。

戍妇:驻守边疆的士兵的妻子。

鲛人:神话传说中的海中居民,传说他们能够将眼泪变成珍珠。

琵琶滴:琵琶声中流露出的情感。

琵琶:乐器名,这里指弹琵琶的人。

情深处:内心深处的情感。

洗尽青衫:洗净了衣襟上的痕迹。青衫指的是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也泛指读书人的衣着。

赏析:

这首七绝以“泪”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全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首句“泪”,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而“獭髓空劳补旧痕”则揭示了这种情感的来源——离别的痛苦。诗人以眼泪为媒介,表达了对过去伤痕的弥补和内心的愧疚。

第二句“离筵歌罢忽沾巾”,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诗人的情绪。在离别的宴会上,诗人突然被泪水所困扰,无法自持。这不仅是对自己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离别场景的生动描绘。

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抒发诗人的内心世界。“半江湘竹斑斑雨”和“三月杨花点点春”分别以雨后的景象和春日的花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这两个景象也象征着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字湿锦机啼戍妇,珠明绡室泣鲛人”则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字迹湿润的手绢、哭泣的戍妇、明亮的珍珠饰品,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生活的细节,更反映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以“泪”为中心,通过对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以及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和文化内涵,值得深入品味和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