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下红蕖次第开,翠沦溶漾绝纤埃。
林疏忽见远山出,竹密不妨清吹来。
云水卜居心未遂,簿书堆案首慵回。
晚凉益快披襟兴,便欲援毫赋楚台。

【注释】

偶题:偶然题诗。西蓝:在今江苏苏州市。红蕖(qú):荷花的别称,这里指莲花。次第开:依次开放。翠沦溶漾绝纤埃(xiān yán róng yàng jué qiān yā):形容水面清澈见底,水色与天光相混,看不到一点杂质。沦溶漾绝纤埃,语出《文选》李善注引《吴越春秋》:“范蠡曰:‘吾治身涉心,以游于世俗之间,而独不染乎!吾视天下犹锥斗也,其容三升;盛水一斗两升,净如明镜,不能见尘垢也。’”

林疏忽见远山出,竹密不妨清吹来:树林疏朗,隐约可以看见远处的山峦露出峰尖;竹林茂密,清风从竹丛中吹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云水卜居:隐居于山水之中。云水,指云和水,泛指自然景物。《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以腹为心,而实虚其中,不殀烂其中,则通流而异类,独超而出众,其寝不梦,其智不疑……吾之所以待若者,遗世而名自载,不亦悲乎!”“云水”即指此。云水卜居意谓隐者遁迹山林,寄情自然。心未遂:内心未能实现的愿望。

簿书堆案:官署中堆积如山的文书。首慵回:头也不抬地应付工作。

晚凉益快披襟兴,便欲援毫赋楚台:晚上凉爽,更加惬意,于是提笔挥墨赋诗。楚台,指楚国的高台楼观,相传屈原曾登临此台作《离骚》,后人因称楚辞为《楚台》。

【赏析】

本诗是诗人在游览苏州西蓝亭时的即兴之作。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联“亭下红蕖次第开,翠沦溶漾绝纤埃。”写诗人登上西蓝亭后所见的自然美景:碧绿的池水中,荷花次第开放,水面上清澈见底,连水草也看不见一根。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眼中的一片清新秀丽的景色。

颔联“林疏忽见远山出,竹密不妨清吹来。”写诗人站在高高的亭台上远望四周,看到远处的群山渐渐露出了山峰。一阵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送来阵阵清凉的风声。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眼前的一幅优美的图画:远处的山峦在树木稀疏的地方若隐若现,竹林密布,清风从竹丛中吹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诗人在这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陶醉不已的感觉跃然纸上。

颈联“云水卜居心未遂,簿书堆案首慵回。”写诗人虽然置身于美丽的自然之中,但心中仍有所追求,无法彻底放下心中的包袱。他仍然被公务缠身,不得不处理一些繁琐的工作,因此心情并不轻松。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恼。

尾联“晚凉益快披襟兴,便欲援毫赋楚台。”写诗人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他感到十分愉悦,于是拿起笔来写诗,打算创作一首关于西蓝亭的诗歌。

全诗通过对苏州西蓝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展现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