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形取类非一端,琴山得名知何年。
丹枫列植如朱弦,时有鸾凤栖其巅。
秋风飒飒鸣飞泉,丰山霜钟昼夜悬。
摐金戛玉声清圆,抑扬起伏万籁全。
云韶大雅久不传,至音一变羲皇前。
不烦绳削皆天然,春雷玉磬俱蹄筌。
姥山山人遁世贤,心闲体弱志节坚。
幽居仿佛如龙眠,醉吟时泛湖海船。
迢遥宛若蓬壶仙,嗟予未解缨组缠。
烟霞痼疾不可痊,奈何尚有筝笛缘。
拟将俚耳濯清涟,为君重赋思归篇,与山相对期终焉。

【注释】

琴山:指庐山。

丹枫:指枫树,丹是红的意思。

鸾凤: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

飒飒:形容风声。

霜钟:即霜铃,指用白石制成的乐器,古代称为“霜铃”。

云韶大雅:指《韶》乐中的《云门》、《咸池》、《大卷》三篇,为黄帝时乐舞,后因称古乐曲为“云韶大雅”。

羲皇:即伏羲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绳削:木工刨、凿等工具。

蹄筌:指捕鱼的筌(竹制鱼网)和蹄,用来比喻事物本身固有的特质或特性。

姥山山人:指陶潜,字渊明,东晋时期诗人,隐居在庐山附近的柴桑县。

龙眠:指庐山。

烟霞痼疾:比喻自己像烟霞一样有病,不能痊愈。

筝、笛:两种乐器。

俚耳:通俗的音乐。

濯清涟:洗涤清澈。

拟将俚耳濯清涟:意思是想要用通俗的音乐来洗涤心灵。

思归篇:《归去来兮辞》是陶潜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表达了他渴望回归自然、归隐田园的志向。

与山相对期终焉:意谓与山相望,直到生命的终结。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为题,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风光和作者自己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如“不烦绳削皆天然”,意味着事物本身的品质无需人工雕琢也能显现其价值;“心闲体弱志节坚”则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健康生活的愿望。整首诗既展现了庐山的美丽景色,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