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横压搔头玉,眼尾秋江剪寒绿。
金翠冠梳抹且肩,正是宣和旧妆束。
腰肢一搦不胜衣,当时宜瘦不宜肥。
三千想见无颜色,偏有亲题御制诗。
蔡攸恢复燕山府,曾索君王不曾许。
萧条万里去中原,偶见花枝泪如雨。
却将换米向三韩,遂令流落在人间。
道君一顾曾倾国,今人休作等闲看。

宣和内人图

牡丹横压搔头玉,眼尾秋江剪寒绿。

金翠冠梳抹且肩,正是宣和旧妆束。

腰肢一搦不胜衣,当时宜瘦不宜肥。

三千想见无颜色,偏有亲题御制诗。

蔡攸恢复燕山府,曾索君王不曾许。

萧条万里去中原,偶见花枝泪如雨。

却将换米向三韩,遂令流落在人间。

道君一顾曾倾国,今人休作等闲看。

【注释】:

  1. 宣和内人图:描绘宣和年间宫廷内人的画像。
  2. 牡丹横压:牡丹花盛开时,花朵横压着枝条。
  3. 眼尾秋江:形容牡丹花的花朵像眼睛一样,尾部像秋天的江水一样。
  4. 金翠冠梳抹且肩:金翠色的冠帽在肩上轻轻擦拭。
  5. 宣和旧妆束:指宣和年间的宫廷服饰和妆容。
  6. 三千想见无颜色:三千朵牡丹中,没有一朵是红色的,因为春天还没有到来。
  7. 亲题御制诗:皇帝为画作题写的赞美诗句。
  8. 蔡攸恢复燕山府:指蔡攸在燕山府任职期间,恢复了燕山府。
  9. 曾索君王不曾许:指蔡攸曾经请求皇帝允许他在燕山府任职,但皇帝没有答应。
  10. 萧条万里去中原:形容燕山离中原很远。
  11. 偶见花枝泪如雨:形容看到花枝时,泪水如同大雨般流淌。
  12. 却将换米向三韩:指将大米换成三韩,即高丽。
  13. 道君一顾曾倾国:指道君(皇帝)曾经一眼就能看穿一个人的容貌。
  14. 今人休作等闲看:现在的人不要轻视这幅画,要仔细欣赏。
    【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宣和年间宫廷内人的画像。画面上,牡丹花横压枝条,眼尾秋江剪裁出寒绿。金翠冠帽在肩膀上轻轻擦拭,仿佛回到了宣和年间的装束。画面中的内人身材苗条,衣服轻薄,没有多余的装饰品,只有一件简单的衣裳。这副画表现了宣和年间宫廷内人的美貌和气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
    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描述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内人的装扮。后四句主要描述了内人的孤独和命运,以及皇帝对她的关注和宠爱。整首诗通过描绘宫廷内人的外貌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她们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