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泽依稀雪意寒,澄怀轩里酒杯乾。
篝镫染笔二更后,远岫疏林亦耐看。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本诗为题画诗,诗人以画赠僧,通过描绘山水画面,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题画赠僧”四字点明赠画的对象。首句写僧居之地——笠泽,雪意寒;次句写僧人饮酒之兴浓。
颔联“澄怀轩里酒杯乾”:澄怀轩是僧人居住的地方,酒杯干,表明僧人喝酒非常尽兴,酒后更觉人生寂寞、清冷,从而引出后面的诗句。
颈联“篝镫染笔二更后”,点出时间是深夜,点明了诗人是在二更以后的时候才来到僧人居住的澄怀轩。“篝灯”即油灯,这里指僧人的灯笼。诗人在二更以后来到僧人的居所,看到的情景是这样的:灯光映照在篝灯之上,仿佛是把篝灯染得更加明亮了,这是多么美妙的景象啊!
尾联“远岫疏林亦耐看”,意思是说,远处的山丘、稀疏的树林也显得十分可爱,耐人观赏。从整首诗来看,诗人在二更以后来到僧人居住的澄怀轩,看到的是一幅幽寂清冷的画面:雪意寒,酒杯乾,灯笼映照在篝灯之上,远山、疏林也显得十分可爱。然而,这一切对于诗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后,诗人写道:“远岫疏林亦耐看”,表达了自己虽然感到寂寞、清冷,但仍然欣赏这宁静美丽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画赠僧,借画寄情,通过描绘山水画面,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全诗构思精巧,情景交融,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前两句写僧居之地——笠泽,雪意寒;次句写僧人饮酒之兴浓。三、四两句写夜半时分来到僧人居所的情景。五、六两句写诗人所见的景致,远处山峦、稀疏树林也显得十分可爱。七、八两句写诗人虽然感到寂寞、清冷,但仍然欣赏这宁静美丽的夜晚。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受:尽管身处清冷寂寞的境地,但仍然欣赏这美好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