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年深半裂开,峄阳道士独怜才。
细磨蛇腹秋风起,轻凿龙池夜雨来。
此日铭边重注字,当年爨下欲成灰。
何时试鼓阳春曲,预拂空山小石台。
诗句释义
1 桐梓年深半裂开 - 桐梓,一种树木,可能指的是桐木。”半裂开”意味着岁月的痕迹使得桐木部分裂解,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对自然和人事的影响。
- 峄阳道士独怜才 - “峄阳”是地名,”道士”可能是一个隐逸的诗人或学者。这里的“独怜才”表明这位道士对才华的珍视。
- 细磨蛇腹秋风起 - “蛇腹”比喻秋天,因为秋风会吹动树枝,使它们看起来像蛇在移动。”细磨”形容风声细微且持续不断。
- 轻凿龙池夜雨来 - “龙池”可能是指某个被雨水滋润的地方,如湖泊。”轻凿”描绘了夜晚雨滴敲打池塘的情景。
- 此日铭边重注字,当年爨下欲成灰 - “铭边”可能是指刻在石头或墙上的文字,用来纪念。”当年”表示以前,”爨下欲成灰”则暗示着曾经的努力最终化为虚无。
- 何时试鼓阳春曲,预拂空山小石台 - “试鼓阳春曲”可能是指尝试演奏春天的曲子,”预拂空山小石台”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即在一个空旷的山上拂拭一块小石台。
译文
桐树多年已经半裂开来,峄阳的道士只偏爱有才的人。
细磨着蛇腹般的秋风,轻轻地凿着龙池边的夜雨。
今天在边境上重新刻下文字,当年的努力最终都化为了尘土。
什么时候能够试着演奏春天的乐曲?我将在空荡无人的小石台上轻轻拂尘。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人物的情感变迁以及自然景观的变化。首句通过桐木的“半裂开”表达了岁月对自然的影响;第二句中“独怜才”体现了道士对人才的珍视;第三句中“秋风起”与“夜雨来”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又生动的自然氛围。接下来的每一句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既有对过去的回顾,也有对现在的沉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