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杜老遭离乱,几度移家住瀼西。
自喜文章称怪怪,谁怜踪迹返栖栖。
袖长肯向筵前舞,橘熟应须霜后题。
见说省中多暇日,一帘红药雨声齐。

【注释】

奉仲脩同知:指唐僖宗时宰相、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兼侍讲奉仲脩。其三,即《咏史》其一。

瀼西:在今重庆市江津区。宋元丰年间(1086—1085),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建中靖国元年(1101),又迁汝州(今河南临汝),最后到惠州(今广东惠阳)。

省中,这里指朝廷。

红药,即芍药,又称洛阳花,古人称牡丹为“国色天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丰五年(1082)春初被贬谪至惠州时所作。

首联“白头杜老遭离乱,几度移家住瀼西”,用典故,说杜甫晚年遭受战乱,几度搬家而居。“白头”,是说年事已高;“杜老”是杜甫的自称。“遭离乱”指唐王朝由盛及衰,内忧外患,人民疾苦。

颔联“自喜文章称怪怪,谁怜踪迹返栖栖”,意思是说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别人都很赞赏,可自己却无家可归,四处流浪,十分可悲。

颈联“袖长肯向筵前舞,橘熟应须霜后题”,意思是说,自己虽然身无分文,但仍然能以文会友,与朋友饮酒赋诗。这两句也用典,“袖长”是说杜甫晚年流落成都时,生活困难,常卖文为生,有一段时间靠卖文为生而度日;“橘熟”是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里种的柑橘树结了果子。

尾联“见说省中多暇日,一帘红药雨声齐”,意思是说听说朝中的大臣们在闲暇之余喜欢吟诗作对,就像这庭院中盛开的红花芍药一样美丽。“见说”是“传说”的意思,表示作者听到的可能是道听途说的传闻。“红药”是芍药的另一种称呼。

此诗写诗人晚年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和内心的悲凉感受。全诗虽只四句,却生动地写出了他一生坎坷的经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