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池上应五月,烂熳花开坐夜长。
月出金盘擎露影,天高玉井散秋香。
云边小溆瀛洲近,镜里微波太液凉。
准拟王乔借飞舄,仙游从此恣翱翔。

【注释】

清真观:道教宫观。放生池:佛教净土宗寺院中,供人放生之用的大水池。

应:应当、当令之意。五月:指夏天。烂熳(màn):茂盛、繁盛。坐夜长:在月夜里坐着不睡,即赏月。

金盘:比喻明月,也喻指月亮。擎:托起。露影:月光下的影子。

天高玉井:天上的宫殿,玉井是其代称。秋香:秋气之香气。

小溆(xù):水边的平地。瀛洲:海中的三座仙山之一。太液池:汉长安城中名池,为汉武帝所筑,位于未央、建章两宫之间。微波:水面上的微风荡起的水波。镜里:指镜子中映出的景物。微波太液凉:镜中水波微漾,凉爽舒适。微波:水中的波纹。太液池:《史记·孝武本纪》载:“上(武帝)好神仙,以老子之术,而居西柏梁台之上,……又立神明台、柏梁台,柱皆铜,曰待诏轩。”太液池即在此台旁。镜:指明镜或水晶之类可以照物之物。太液池:汉代宫殿名。

准拟王乔借飞舄(xiè):王乔,传说中的仙人。《神仙传》卷五《王远》:“王远字安期,东莱人也。周武帝时,曾于海上得仙,自名为‘王乔’。后乘鹤而去。”《列子·黄帝篇》云:“王子贡问:‘若一食十日,十岁乃日中肉一斤耳;二十日外五斤,五十年中百万余斤矣,夫子何病?’孔子曰:‘吾疾夫赘婿者。’”王乔“乘鹤”,则言“借飞舄”。李白这里说自己“欲往从之”。仙游从此恣翱翔:从此可以任意遨游于九天之上。恣,纵任,随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了京城附近的一座道观清真观之后写的一首七绝。诗人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自己对清真观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情怀。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堪称佳作。

第一句“放生池上应五月”,点明了诗人游览的地点和时间。放生池是佛教净土宗寺院中的一种设施,用于施舍动物给饿鬼,让它们得以解脱。五月,即夏初时节,万物生长,生机盎然。这句诗描绘了放生池在夏初时节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句“烂熳花开坐夜长”,描绘了放生池周围盛开的花朵以及夜晚的宁静美好。烂熳,形容花朵繁盛的样子。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夜晚时分,放生池周围的花朵烂熳盛开,花香四溢,令人陶醉。诗人在夜晚的陪伴下,欣赏着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第三句“月出金盘擎露影,天高玉井散秋香”,进一步描绘了放生池周围的景色。月出时分,明亮的月光照耀在金盘般的月亮上,形成了如梦如幻的景象。同时,清澈的露水映照着月亮的影子,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天高,意味着天空非常高远,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玉井,是古代帝王的寝宫前用以蓄水的井,也象征着尊贵与权力。秋天的香气弥漫在空中,让人陶醉其中。

第四句“云边小溆瀛洲近,镜里微波太液凉”,继续描绘了放生池周围的景色。云边的小路通向一个美丽的小湖——瀛洲,湖水清澈见底。诗人站在镜子前,看到了湖水中波光粼粼的影子,感受着水的清凉与舒适。这里的瀛洲,指的是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太液池,是汉朝皇家园林之一,位于未央、建章两宫之间。诗人通过观察这些景物,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第五句“准拟王乔借飞舄,仙游从此恣翱翔”,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准拟(yuē),意为准备。王乔,是传说中的仙人,以骑鹤成仙著称。李白在这里表示自己准备借用王乔的翅膀飞向仙境,享受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仙游,是指神仙们遨游四海,不受拘束。恣,意为任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世俗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以清真观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神仙生活的向往。诗句优美、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充分展示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与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