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威化鹤已千春,华表归来是后身。
城郭悲歌荒冢在,到头应愧学仙人。
游仙词八首其三,通过令威化鹤已千春和华表归来是后身两句,描绘了一幅令威化为鹤子千年的神奇景象。诗句表达了对仙人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蕴含了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人生哲理。
“令威化鹤已千春”中的关键词“令威”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王远,字文举,东莱人,他的母亲在梦中梦见神鸟口衔灵芝,吞之而孕生文举。后来文举学道,飞升成仙,成为道教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化鹤”则意味着化身为鹤,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超凡脱俗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已千春”表明这种化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达到了一千年的时间跨度。
“华表归来是后身”中,“华表”是古代的一种立柱,常用于装饰皇宫门楼,也用作路标。这句诗通过华表这个形象,表达了仙人归来的场景,同时也寓意着回归故里或者回到人间的意思。“后身”通常指代转世或重生,这里可能是指仙人轮回转世后的再次现身。
“城郭悲歌荒冢在,到头应愧学仙人”反映了仙人虽然已经归来,但城市的喧嚣与个人的悲伤依旧存在,使得诗人感到惭愧,认为自己难以达到仙人那种超然物外、无忧无虑的境界。这里的“到头”意味着最终或终究,反映出诗人对自身修为的感慨与自省。
《游仙词八首其三》不仅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因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艺术价值而流传至今。这首诗不仅是对仙境的憧憬,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