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迷远近,萧条古郊墟。
侧径深且窈,中有幽人居。
短篱门半掩,竹树相扶疏。
平畴涵白波,浅渚涨绿芜。
何人泛扁舟,似欲相招呼。
谁令破幽寂,惊鸿起寒芦。
此意胡可言,会心写成图。
抚卷空叹赏,悠悠水云孤。
诗句解读
第一句:
- 关键词: 青山、远近、迷、萧条、古郊墟
- 注释: 描绘了一幅远山连绵,近处显得有些模糊和萧条的古老乡村景象。
- 赏析: 这句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遥远而古老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略带荒凉的美。
第二句:
- 关键词: 侧径、深且窈、幽人居
- 注释: 描述了一条弯曲的小径深入其中,小径旁有一座小屋,似乎住着一位隐士。
- 赏析: 通过“幽人居”这一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第三句:
- 关键词: 短篱、门半掩、竹树相扶疏
- 注释: 描述篱笆矮小,门半开着,周围有茂盛的竹子和树木相映成趣。
- 赏析: 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自然的环境,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第四句:
- 关键词: 平畴、涵白波、浅渚
- 注释: 描述广阔的平坦田野上,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了涟漪,浅水处长满了绿草。
- 赏析: 此句通过“涵白波”和“涨绿芜”两个动作,表现了水的动态美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五句:
- 关键词: 何人、泛扁舟、似欲
- 注释: 询问是谁在泛着小船,似乎在邀请或招呼着什么人。
- 赏析: 通过设问的方式,诗人表现出了一种期待与好奇的情感。
第六句:
- 关键词: 谁令、破幽寂、惊鸿起
- 注释: 是谁打破了这片幽静的寂静,让一只惊鸿从芦苇中飞起。
- 赏析: 此句运用了“惊鸿起寒芦”的意象,形象地展现了动静结合的美感。
第七句:
- 关键词: 此意、胡可言、会心写成图
- 注释: 表达这种意境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但通过画作能传达其深意。
- 赏析: 强调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以及艺术作品能够超越语言的限制,达到更深层的交流。
第八句:
- 关键词: 抚卷空叹赏、悠悠水云孤
- 注释: 看着画卷,我不禁感叹欣赏,只有那孤独的水云相伴。
- 赏析: 表达了对画作深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物外的情怀。
译文:
远山如黛,近处朦胧;古村寂寞,幽人居所。
低矮篱笆半掩,竹影婆娑;青草碧水,相映成趣。
田间水波微漾,浅滩草木葱茏;何处轻舟泛去,仿佛在招唤行人。
谁令此景破寂?惊起一行雁过寒芦。
此情此景无法言传,唯有将之化为画作。
抚卷之余,徒然叹赏,独倚窗前,水天一色,一片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风景画。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诗中的山水、村落、人物等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赞美。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哲理意味,使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