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彼大泽,周四百里。
惟此素秋,月轮穿水。
上下光摇,碧澄彻底。
荡荡瑶天,泬㵳靡滓。
款乃一声,丝纶载理。
以咏以觞,葛天氏拟。
不识不知,伊谁之使。
【注释】
汇彼大泽:汇,聚集;彼,指那。大泽,大湖或大池。周四百里:四周有百里方圆。
惟此素秋:只有这个初秋季节。素秋,秋天的初秋。
月轮穿水:月亮穿过江水。
上下光摇:月光上下晃动。
碧澄彻底:清澈透明。
荡荡瑶天:广阔无际的天空。
泬㵳靡滓:天空湛蓝,没有杂质。
款乃一声:轻轻吟咏一声。
丝纶载理:用丝绳系着道理。
葛天氏拟:模仿葛天氏的样子。
不识不知:浑然不觉。
伊谁之使:是谁驱使的呢?
【赏析】
此诗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全篇采用赋法,描写了秋月、大泽、大湖和广阔无边的天空等景物,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
“汇彼大泽,周四百里”一句,点明地点,说明是在一个宽阔的湖泊或大池上观月。“惟此素秋”,点明季节,即秋季的初秋时节。这两个词组为全诗的基调定下了基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月轮穿水”,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在水面上的倒影,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轮明亮的月亮在水中缓缓移动,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宁静而深沉,他正在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月色。
“上下光摇,碧澄彻底”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月光洒在湖面上,使得湖水显得格外清澈,整个场景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景色,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陶醉于这宁静美好的环境中。
“荡荡瑶天,泬㵳靡滓”两句继续描绘了天空的景象。“荡荡”,形容天空辽阔无垠;“泬㵳”,意为空旷而明亮;“靡滓”,则表示没有杂质。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天空的赞美之情,他喜欢这样广阔的天地,喜欢这样的美景。
“款乃一声,丝纶载理”两句则是诗人对自然界的一种感悟。“款乃”,是一种古琴曲名,这里可以理解为轻轻地吟咏或咏叹;“丝纶”,则指的是丝线,这里可以引申为道义、理法等抽象事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领悟和思考,他通过吟咏自然之声来寻找生活的道理,从而获得心灵的平静和升华。
“以咏以觞,葛天氏仿”两句则是诗人对古代圣人的赞美。“葛天氏”,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这里代指古代圣人;“仿”,即效仿、模仿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人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古人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保持纯真之心,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不识不知,伊谁之使”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状态的一种描述。“不识”,意味着浑然不觉、不刻意追求;“伊谁之使”,则是指是谁驱使的呢?这里的“伊谁”可以理解为“谁”,也可以理解为“我”,表示诗人对于自己的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反思和自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不愿意被世俗所束缚,而是要追寻一种更加纯粹、高尚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