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馀得小航,棹入岘山麓。
湖平一鉴空,桑柔四郊绿。
野艇狎鸥群,孤云伴僧宿。
苕中少年子,而不尚游俗。
蚕乡多布衣,桑根杂菽粟。
东邻讼未归,西邻赋未足。
一犬吠且瘦,此地肱可曲。
霁月挂高梧,泠然见浮玉。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与评述。解答此题,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分析作答。“公馀得小航”是第一句,意思是说公务之余有闲暇时划着小船去游湖;“棹入岘山麓”是第二句,意思是说划船进入岘山的山麓;“湖平一鉴空”,湖水平静如镜,没有一点波纹,是第三四句的意思;“桑柔四郊绿”,意思是说春天来了,桑树发芽,周围田野一片绿色;“野艇狎鸥群,孤云伴僧宿”,意思是说在湖上划船游玩,有时还碰到一些飞鸟;“苕中少年子,而不尚游俗”,意思是说在山中的年轻人,不追求世俗的生活;“蚕乡多布衣”是第五六句,意思是说这里蚕丝业发达,老百姓都是布衣;“桑根杂菽粟”是第七八句,意思是说桑树的根旁还种着豆类庄稼;“东邻讼未归,西邻赋未足”是第九十句,意思是说左边邻居还在为官司烦恼,右边的邻居还在为赋税忧愁;“一犬吠且瘦,此地肱可曲”,意思是说一只狗在叫而且显得瘦了,这个地方的土地足够用来做胳膊弯了;“霁月挂高梧,泠然见浮玉”是最后两句,意思是说天气放晴,月亮挂在高高的梧桐树上,月光下看到水面上像玉石一样闪烁发光。
【答案】
(1)登岘山感赋 公余得小航,棹入岘山麓。 湖平一鉴空,桑柔四郊绿。 野艇狎鸥群,孤云伴僧宿。
(2)苕中少年子,而不尚游俗。 蚕乡多布衣,桑根杂菽粟。 东邻讼未归,西邻赋未足。 一犬吠且瘦,
(3)此地肱可曲。 霁月挂高梧,泠然见浮玉。
(4)译文:
闲暇无事划着小船到山下去游玩,划到岘山脚下的时候,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大镜子。春暖花开,四周的农田一片生机勃勃。我在湖上划船游玩,有时还能碰上一些水鸟。山中的青年子弟并不追求世俗的生活方式。蚕丝业发达的地区老百姓都是粗布衣服。左边邻居还在为官司烦恼,右边的邻居还在为赋税忧愁。天色放晴之后,明月悬挂在高空的梧桐树上,月光下我看到水面上像玉石一样闪烁发光。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借景抒怀,借物抒情,表现了他超脱尘世的心境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