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仙客来扬州,便当解此千金裘。
丹丘夜出玛瑙瓮,洞庭春泛瑶华舟。
看花路入竹西寺,吹箫人倚桥边楼。
船头对月且独饮,锦袍明日金陵游。

【译文】

凤城仙客来到扬州,便当解此千金裘。

丹丘夜出玛瑙瓮,洞庭春泛瑶华舟。

看花路入竹西寺,吹箫人倚桥边楼。

船头对月且独饮,锦袍明日金陵游。

【注释】

赋得金盘露:题名,这是作者应友人之请为宋显夫所写的诗。“赋”即写的意思。“得金盘”,指用金盘盛着的露水。“金盘”,是古代一种铜制或银制的器皿,用来装食物、酒浆等。“金盘露”是说像金盘一样珍贵的露水。“宋显夫”,即宋无晦,字显夫。“佥事”,宋代地方官名,相当于知州。

凤城仙客:诗人自喻。“凤城”,指京城。“仙客”,指仙人般的客人。《史记》中有《封禅书》:“凤皇乃来自(指)南海,非由羽翼而至。”

便当解此千金裘:应当脱下这顶价值连城的貂皮帽。“当解”是说应当解除的意思。“金裘”,指贵重的貂皮制成的衣服。《汉书·东方朔传》:“裘褐之士,将安归?”颜师古注:“裘褐,贵贱之服也。”《晋书·刘毅传》:“吾家贫,以裘褐为业。”

丹丘夜出玛瑙瓮:在丹丘山夜里取出了玛瑙做的酒壶。“丹丘”,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南朝梁武帝萧衍。《南史·王僧辩传》:“尝夜于丹丘见一人乘白马,从者百余,云:‘我是天中君。今日欲与汝别。’”《太平广记》引《博异记》云:《汉武帝纪》:“武帝好道,常于柏梁台集诸方士及方士之妻,设乐饮宴。时有方士栾大,燕私侍殿门内。帝见其形貌甚伟,因诏东市斩之。有大女弟,年二十许,有殊色,遂召入后宫。号曰馆陶长公主……大女弟既入宫数年,无子。大上书言:‘臣妾幸得备御省闼,出入椒房殿掖,窃不敢自比幸臣。陛下幸多子,妾唯愿陛下早立太子,以为万代宗庙计!’帝报书曰:‘吾已立你为皇后。’后数岁,上又欲与巫蛊方士共祠神鼎湖旁祭,令巫史宽舒主祠祠所。”《文选》五臣注:“玛瑙,玉也,色赤。”《博物志》:“玛瑙,一名碧脂。”《本草纲目》:“玛瑙,石之最软者,有如琥珀,而性尤坚。”

洞庭春泛瑶华舟:在洞庭湖水面上泛舟,船上装载着美丽的瑶华。“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市。“瑶华”,美玉。《文选》。张协《杂诗》之一:“瑶华结朱实,琼树生素华。”李善注引《楚辞》:“余不忍为此态,复结翠以延伫兮,屈心而抑志。”王逸注:“翠,玉也;郁林县西北有郁林山,山出玉。”

看花路入竹西寺:在通往竹西寺的路上看到了盛开的花。“竹西”,原指秦淮河两岸风景如画的地方。“竹西寺”是扬州著名的佛教寺院。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花开未嫁时。丁香结愁因雪破,惆怅开尽,分香亭外竹西寺。”

吹箫人倚桥边楼:在桥边的楼台上吹起了箫声。“桥”,即桥梁。“箫”,乐器名,用竹子做成,声音高亢悠扬。《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亦有言:德音孔昭,视民不贰。”毛传:“笙箫竽笛谓之乐,所以合欢娱人。”汉蔡琰《胡茄十八拍》:“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双蛾颦敛掩红妆,隔座相看意似绝。座中何人谁不起,座上客常冠盖多。听曲未竟移筝去,为奏凉州不可得。四座无言听不足,耳边已尽天下乐。”

锦袍明日金陵游:明天穿上锦袍到金陵游玩。“锦袍”,用锦绣制成的礼服。“金陵”,今南京,六朝都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