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窗未曙,邻鸡再三啼。
揽衣起徘徊,傍水鸣鸊鹈。
木末雾气薄,花梢露华低。
晨光一开豁,照耀东与西。
隔屋鸟语碎,叫云鹤声齐。
治生不可缓,童仆勤锄犁。
春晓最清淑,竟作春晓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月落窗未曙,邻鸡再三啼。
注释:月亮落下,天还没有亮,邻居家的鸡不停地啼叫。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早晨景象。”月落”暗示着夜幕即将结束,而”窗未曙”则表明天还没有完全亮起,形成了一种朦胧的氛围。”邻鸡再三啼”则是对这种氛围的进一步补充,表达了诗人对清晨的期待与等待。揽衣起徘徊,傍水鸣鸊鹈。
注释:我起身穿上衣服在院子里徘徊,听到河水旁的鹈鹕叫声。
赏析:这两句描述了诗人起床后的活动,以及他注意到的自然景象。”揽衣起徘徊”描绘了诗人起床的动作和心情,”傍水鸣鹈”则展现了他在河边听到鹈鹕叫声的情境。鹈鹕是一种生活在河边的鸟类,其叫声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木末雾气薄,花梢露华低。
注释:树木的末端雾气渐渐稀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赏析: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景色。”木末雾气薄”表现了雾气的逐渐消散,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花梢露华低”则强调了露水的质感,让人感觉既纯净又珍贵。晨光一开豁,照耀东与西。
注释:当第一缕阳光出现,它照亮了东边和西边。
赏析: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日出时分的光辉,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新的开始。隔屋鸟语碎,叫云鹤声齐。
注释:隔屋传来断断续续的鸟叫声,像是云鹤的叫声一样整齐。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鸟儿的清晨活动,”隔屋鸟语碎”描绘了鸟儿的叫声,而”叫云鹤声齐”则通过比喻,将鸟儿的声音想象成云中的鹤发出的和谐声音。治生不可缓,童仆勤锄犁。
注释:为了生计不能拖延,童仆们正勤奋地耕作。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农耕生活的诗,表达了对勤劳生活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春晓最清淑,竟作春晓题。
注释:春晓是最清新美好的,竟然以此作为题目来写诗。
赏析:最后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春晓最清淑”是对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春天美好时光的赞美;”竟作春晓题”则表明诗人将这种美好的感受转化为文字,创作出了这首《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