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约竹松坚晚节,病逢蒲柳望秋时。
【注释】
竹松:指坚贞的节操。蒲柳:指衰颓的年华,比喻老人。
赏析:
诗题是写“晚节”,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而是从竹子和松树不惧风霜的劲节说起,来烘托自己的高尚情操。“久约”二句,以竹松之“坚晚节”自比,言自己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从不贪赃枉法;而当病重卧床时,还忧国忧民,心系苍生,可谓“晚节”可嘉。末句则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悲慨之情。
久约竹松坚晚节,病逢蒲柳望秋时。
【注释】
竹松:指坚贞的节操。蒲柳:指衰颓的年华,比喻老人。
赏析:
诗题是写“晚节”,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而是从竹子和松树不惧风霜的劲节说起,来烘托自己的高尚情操。“久约”二句,以竹松之“坚晚节”自比,言自己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从不贪赃枉法;而当病重卧床时,还忧国忧民,心系苍生,可谓“晚节”可嘉。末句则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悲慨之情。
【注释】 竹松:指坚贞的节操。蒲柳:指衰颓的年华,比喻老人。 赏析: 诗题是写“晚节”,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而是从竹子和松树不惧风霜的劲节说起,来烘托自己的高尚情操。“久约”二句,以竹松之“坚晚节”自比,言自己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从不贪赃枉法;而当病重卧床时,还忧国忧民,心系苍生,可谓“晚节”可嘉。末句则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悲慨之情
黄泰亨是元代的诗人,字亨叔,临川人。 黄泰亨是南宋末年元初的诗人,他在咸淳年间补国学弟子员,留下了仅存的一篇诗歌《句》。这篇作品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注释】 ①青山林下:青翠的山色,掩映在树林之中。啼斑鸠:鸟鸣声。②绿杨:绿树。门前嘶紫骝(lú):马嘶声。③落花成阵:落花堆积如阵。春雨:指飘洒而下、像细雨一样的花瓣。④东风:春风。淡淡:轻轻的样子。云悠悠:白云飘荡的样子。⑤美人:美女。卷帘日:指美女把帘子卷起来看风景的日子。⑥珊瑚钩:指美女用来搔首弄姿的饰物。⑦南山:指终南山。笋成竹:指竹子长出嫩芽变成竹子。⑧沧波:大海。沧波同倚楼
【注释】 ①碧池:碧绿的池塘。开冰:结了冰。朱夏:指夏天。凉,清凉。 ②瑶席:用玉装饰的坐席。倚翠芙蕖:倚着碧色的荷花。芙蕖:荷花的别名。 ③秋籁:秋天的声音,泛指清幽的乐声。 ④妙舞:轻盈的舞姿。风前:风中。摇露光:摇曳着露珠的光芒。 ⑤云行:云彩流动。星月:星星、月亮。递隐见:忽隐忽现。 ⑥雁度:大雁飞过。河汉:银河(又称天河)。相低昂:互相辉映,高低起伏。 ⑦长空:辽阔的天空。愁欲霜
天马山 溪随天马西北行,半空忽见莲花生。 双鸾欲下却飞去,旌旗引入丹霞城。 攀萝上到猿啼处,恍然旷坐消百虑。 千山无人云气深,终日徘徊不能去。 虚空楼阁时自开,异香忽起三清台。 风吹笑语落天半,疑是神仙跨鹤来。 百花潭上春自照,白鹿呼人猿亦啸。 路迷不敢轻问津,恐有贤人隐耕钓。 苍厓九折樵径通,绝顶可见西崆峒。 尘心豁然臂欲羽,竦身直上凌天风。 【注释】: 1. 天马山:山名。 2. 溪随天马
五月廿日 不拟芙蓉佩,终焉挂寂寥。 百年多事始,千里一身遥。 巢燕惊华屋,鞲鹰望碧霄。 苍苍丛桂树,愁绝小山招。 注释: 五月廿日:即端午节。古代以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民间有悬挂艾草、菖蒲等驱邪避疫的习俗。 不拟芙蓉佩:不想要佩戴像荷花一样的饰品。芙蓉佩,指女子佩戴的饰物。 终焉挂寂寥:最终悬挂在空旷的地方,表达寂寞之感。 百年多事始,千里一身遥:人生百岁,开始时总是充满琐事,而远行万里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译文: 残阳下亭子还远,微风中斗笠易歪斜。稻畦低处看不见鹤影,草径弯弯蛇行过。治理国家知道无良策,谋生总有尽头时。殷勤整理黄菊花蕊,留着眼睛等秋花。 注释: - 残日亭犹远:意思是说太阳快要落山了还在远处的亭子里。 - 轻风帽易斜:意思是说在微风中,斗笠容易倾斜。 - 稻畦低没鹤:意思是说稻田里的小路低洼,看不见鹤的身影。 - 草径曲行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