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帝轩辕,驾言师赤松。
相教服水玉,问道崆峒宫。
文字尽科斗,故是开天功。
顾谓鬼臾区,妙契将无同。
灵枢发奥旨,元气春融融。
山川入揽挹,草木臭味通。
悬壶隐东市,愧尔卖药翁。
上下数千载,犹在一日中。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注释】:

  1. 昔者帝轩辕:指黄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2. 驾言师赤松:驾言,即“驾”,指代黄帝;师赤松,即向赤松子求教。
  3. 相教服水玉:相教,相互指教;服,服用;水玉,指水和玉石,这里泛指仙丹、仙药。
  4. 问道崆峒宫:问道,寻求指点;崆峒宫,即崆峒山的宫殿,传说为黄帝修炼的地方。
  5. 文字尽科斗:文字,文字学;科斗,指蝌蚪文,一种古汉字的写法。
  6. 故是开天功:故,因此;开天功,即创造天地之功。
  7. 顾谓鬼臾区:顾,指回头看;鬼臾区,古代神话中的鬼宿之一。
  8. 妙契将无同:妙契,奇妙的契合;将无同,即没有相同的。
  9. 灵枢发奥旨:灵枢,即针灸学的经脉学说;奥旨,奥妙的主旨。
  10. 元气春融融:元气,指宇宙间的生命之气;春融融,形容生机勃勃的样子。
  11. 山川入揽挹:山川,指大自然;揽挹,意为吸取、吸纳。
  12. 草木臭味通:草木,指自然界中的植物;臭味,比喻气味相通。
  13. 悬壶隐东市:悬壶,悬挂药壶;东市,指市集。
  14. 愧尔卖药翁:愧,羞愧的意思;卖药翁,指卖药的人。
  15. 上下数千载:上下,这里指历史长河;数千载,几千年。
    【译文】:
    昔日黄帝曾向赤松子请教,互相学习服用水和玉石制成的药丸。向崆峒山上的仙人学习,掌握了针灸经脉学说。文字学研究蝌蚪文,因此创造了天地间的奇迹。回头看看鬼宿,奇妙的契合没有相同的。针灸学揭示了生命的奥秘,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赞叹不已。大自然中的山川草木气息相通,挂上药葫芦就隐居在集市之中。我惭愧地认为自己是个卖药人。从上古到现代几千年之久,仍然在一天之内完成。
    赏析:
    这是一首赠医士叶古斋的诗。诗中表达了对叶古斋精湛医术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追求高超医术、渴望长生不老的愿望。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李白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第一句“昔者帝轩辕”表明了诗人与叶古斋之间的交流背景。黄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通过与黄帝的交流,诗人表达了对叶古斋医术的肯定和赞扬。
    第二句“驾言师赤松”,则进一步强调了叶古斋向黄帝求教的情景。赤松子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个神秘人物,传说他能长生不老。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叶古斋技艺的高超和对其追求卓越的敬佩之情。
    第三句“相教服水玉”,则描绘了叶古斋传授给皇帝的神奇药物。水玉是指水和玉石组成的药剂,通常用于治疗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通过这一描述,诗人展示了叶古斋医术的高超之处及其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第四句“问道崆峒宫”,则进一步揭示了叶古斋向仙境学习的情节。崆峒宫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地点,相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叶古斋对修仙术的痴迷以及对追求更高境界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赞美了叶古斋的医术。第五句“文字尽科斗”,则描绘了叶古斋精通古文的学识。科斗文是一种古老的汉字形式,其字体独特且难以辨认。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对叶古斋才华的认可和赞赏。
    第六句“故是开天功”,则进一步强调了叶古斋在医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开天功,意味着创造天地之力,象征着叶古斋医术之高超。通过这句诗,诗人赞美了叶古斋对医学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七句“顾谓鬼宿”,则转向了叶古斋与古代仙人的关联。鬼宿,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星座,代表着神秘的力量和智慧。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对叶古斋深厚文化底蕴的认可和赞赏。
    第八句“妙契将无同”,则进一步强调了叶古斋与古代仙人之间的默契关系。妙契,意味着奇妙的契合;将无同,即没有相同的默契。通过这句诗,诗人赞美了叶古斋与古代仙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理解。
    第九句“灵枢发奥旨”,则继续赞颂叶古斋的医术之精深。灵枢,是古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奥旨,意味着深奥的主旨。通过这句诗,诗人赞美了叶古斋在医学领域的卓越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句“元气春融融”,则进一步描述了叶古斋医术的神奇效果。元气,是指生命之气;春融融,形容生机勃勃的样子。通过这句诗,诗人赞美了叶古斋医术的神奇疗效和对患者的关爱之心。
    最后两句“山川入揽挹,草木臭味通”,则进一步描绘了叶古斋医术的广泛影响。山川草木,分别代表着自然的美景和生命的气息。通过这两幅画面,诗人赞美了叶古斋医术的广泛影响和对社会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赞美叶古斋的医术和贡献,展现了诗人对中医药文化和传统医学的热爱和尊重。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追求高超医术、渴望长生不老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李白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