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宴罢红尘隔,璧月犹贪醉春色。
笙歌不放彩灯闲,更向花朝作元夕。
水晶帘底珊瑚枝,彩红乱掣金蛇飞。
红渠缩水开瑶洞,宝鸭嘘云结绣帏。
珠宫十六天魔女,手撚天花散香雨。
玉钩笑里暗藏春,翠黛愁边偷换羽。
何人截竹吹凉州,玉兔飞入银河流。
安得笺天乞长夜,夜夜花间作胜游。
【注释】
鳌山宴罢红尘隔:指元宵节过后,京城的喧闹已经平息下来。鳌山,即搭架的灯山。
璧月犹贪醉春色:指月圆如玉璧,仍贪恋春天的美丽景色。璧月,明月像玉璧一样圆。
彩灯不放:指彩灯不因夜晚而寂寞。
更向花朝作元夕:指在百花盛开的节日里举行元宵节的盛会。元夕,正月十五日。
水晶帘底珊瑚枝:指挂在窗帘上的珊瑚枝晶莹透明。
彩红乱掣金蛇飞:指彩灯中五彩斑斓的红色丝带像金蛇一样飞舞。
红渠缩水开瑶洞:指红色的水流从洞口流出来。
宝鸭嘘云结绣帏:指用宝鸭吹出云雾,结成了绣有各种图案的帷幕。
珠宫十六天魔女:指仙女们居住在珍珠般晶莹剔透的宫殿里,她们是天上的美女。
手撚天花散香雨:指仙女们用手指捻起花瓣,把香气撒向人间。
玉钩笑里暗藏春:指玉制的鱼形饰品在微笑时隐藏着春天的气息。
翠黛愁边偷换羽:指女子用翠绿色的黛石装饰眉毛,使眉形更加优美动人。
何人截竹吹凉州:指谁能吹奏笛子《凉州词》,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玉兔飞入银河流:指月亮中的玉兔飞入天河,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之中。
安得笺天乞长夜,夜夜花间作胜游:指我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上天的帮助,让这个美好的夜晚延长下去,每天都能在这美丽的花园中尽情地游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二月十五日为张籍的宴会所作。当时白居易在成都草堂闲居,张籍来访问他,于是二人一起饮酒赏月,并赋诗相赠。此诗是张籍的赋诗之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又清雅的元宵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鳌山宴罢红尘隔,璧月犹贪醉春色。”这两句诗描绘了元宵节过后,京城的喧嚣逐渐消失,人们又重新沉浸在春天的美好景色中。这里的“鳌山”指的是搭建起来的彩灯山,象征着繁华热闹的节日气氛。而“红尘”则是指繁忙的都市生活,两者相对比,更加突显了节日后的宁静与美好。
诗中写到:“笙歌不放彩灯闲,更向花朝作元夕。”这里提到了彩灯和笙歌,它们在花朝节(又称“上已节”)这天依然活跃起来,与春节的喜庆氛围形成了对比。这里的“花朝”是指春季的花神降临的日子,也是古代人们祭花神、祈愿丰收的传统节日。
“水晶帘底珊瑚枝,彩红乱掣金蛇飞。”这两句诗描绘了彩灯下的景象,其中“水晶帘”是指悬挂在窗户上的彩色玻璃制品,而“珊瑚枝”则是用珊瑚制成的装饰品。这些彩灯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仿佛是一条条金蛇在飞舞。
“红渠缩水开瑶洞,宝鸭嘘云结绣帏。”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彩灯下的美丽景象。红色的水流从洞口涌出,如同一道道瀑布;而宝鸭则用嘴吹出的云雾,形成了一座座精致的帐篷。
“珠宫十六天魔女,手撚天花散香雨。”这两句诗描绘了仙女们的形象。她们住在珍珠般晶莹剔透的宫殿里,手中捻起花瓣,将香气撒向人间,仿佛是天空中的仙女在为人间带来芬芳和美好。
最后两句诗是整首诗的高潮:“玉钩笑里暗藏春,翠黛愁边偷换羽。”这里以玉钩和翠黛为象征物,形容女子们的笑容中隐藏着春天的气息,而她们的眉毛则随着心情的变化而变换颜色,仿佛是在为春天增添一份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时的盛况以及人们在节日中的欢乐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