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角秋风里,边声入莫云。
抑扬如自诉,哀怨不堪闻。
老马行知道,孤鸿飞念群。
秪今霸陵尉,那识旧将军。
闻角
闻角
边秋画角怨金微,半夜对吹惊贼围。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
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余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
注释
- 秋风里传来的悲鸣画角声,如自诉着边关的哀伤;夜半时分,这声音让人心惊胆战,仿佛有贼人包围过来。
- 塞外的天空中,孤雁盘旋飞翔而无法落下,而远方的胡地寒风吹拂着草地,让雪花也不愿停留。
- 在边境关口,一匹疲惫的老马低头凝视着月光,士兵们则在沙漠中泪流满面,衣物被泪水浸湿。
- 角声悠扬而深远,它的声音似乎飘荡在空旷无垠的天空之中,直至最后消逝于地平线之下。
- 清晨,当曙光初现,天空中的星辰显得格外稀疏与寂寞,象征着戍边的人们孤独而漫长的守候。
赏析
《闻角》是唐朝诗人章孝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通过描绘画角声和边关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边疆战事的深深忧虑和对士兵生活的同情。画角声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体验,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触动。它象征着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士兵的不安情绪。
首联“边秋画角怨金微,半夜对吹惊贼围”通过画角声引出边关的景象,金微之地常常是战事频发之地,深夜时分,画角声此起彼伏,宛如战场一般紧张。这种声音不仅令人心惊胆寒,更激起了对敌情的担忧。
颔联“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描绘了塞外的自然环境,秋日的雁群在空中盘旋却无法落下,而远处的胡地寒风中,雪白的胡云也无法停留。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衬托出边关的苍凉与孤寂。
颈联“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进一步刻画了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老马在关口望着月亮嘶叫,而士兵们则在沙漠中因思念家乡而流泪,他们的辛劳和牺牲被这无情的自然景象放大。
尾联“余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则将视角拉远,从个人的感受上升到对整个国家戍边事业的反思。余韵虽袅袅不绝,但最终消散在无边的天空,只有稀少的晨星点缀着天际,象征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与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角声的描写,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传达戍边将士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它不仅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艰苦,也反映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和责任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闻角》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示边关壮景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角声的描绘和边关景象的勾勒,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深刻体会到戍边将士的艰辛与伟大。